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工维权问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 1 引言 | 第13-18页 |
| ·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 ·国外农民工维权研究 | 第14-15页 |
| ·国内农民工维权研究 | 第15-16页 |
|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设计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2 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 ·核心概念 | 第18-20页 |
| ·和谐 | 第18-19页 |
| ·和谐社会 | 第19页 |
| ·农民工 | 第19-20页 |
| ·权益 | 第20页 |
| ·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 ·和谐社会思想 | 第21页 |
| ·弱势群体理论 | 第21-22页 |
| ·以人为本思想 | 第22-23页 |
| 3 和谐社会的提出与农民工维权意义 | 第23-32页 |
| ·和谐社会提出背景 | 第23-29页 |
| ·国际背景 | 第23-24页 |
| ·国内背景 | 第24-26页 |
| ·理论背景 | 第26-29页 |
| ·和谐社会内涵和特征 | 第29-30页 |
| ·和谐社会内涵 | 第29页 |
| ·和谐社会特征 | 第29-30页 |
| ·农民工维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 ·有利于建设新农村 | 第30页 |
|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 第30页 |
| ·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第30-31页 |
| ·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 | 第31-32页 |
| 4 农民工权益现状的解读与描述 | 第32-39页 |
| ·经济境况窘迫 | 第32-35页 |
| ·工资收入低 | 第32-34页 |
| ·工资被拖欠 | 第34-35页 |
| ·政治权利受损 | 第35-36页 |
| ·人身权受损 | 第35-36页 |
| ·选举权缺失 | 第36页 |
| ·社会存在歧视 | 第36-39页 |
| ·就业困难 | 第37页 |
| ·假期被剥夺 | 第37-38页 |
| ·教育培训机会不均等 | 第38-39页 |
| 5 农民工权益受损原因剖析 | 第39-45页 |
| ·制度制约因素 | 第39-40页 |
| ·城乡二元制度分割 | 第39页 |
| ·社会保障缺失 | 第39-40页 |
| ·政府作为缺位 | 第40-41页 |
| ·政府责任错位 | 第40页 |
| ·法律不健全 | 第40-41页 |
| ·执法不严格 | 第41页 |
| ·社会缺乏责任 | 第41-43页 |
| ·歧视农民工 | 第41-42页 |
| ·缺乏维权组织 | 第42-43页 |
| ·企业责任淡化 | 第43页 |
| ·追求利益最大化 | 第43页 |
| ·漠视农民工权益 | 第43页 |
| ·自身素质不高 | 第43-45页 |
| ·维权意识薄弱 | 第43-44页 |
| ·自身素质低下 | 第44-45页 |
| 6 农民工维权的路径选择 | 第45-54页 |
| ·改革相关制度 | 第45-47页 |
| ·加强户籍改革 | 第45-46页 |
| ·完善社会保障 | 第46-47页 |
| ·强化政府作为 | 第47-49页 |
| ·强化政府责任 | 第47-48页 |
| ·完善法律制度 | 第48-49页 |
| ·严格执行法律 | 第49页 |
| ·营造社会氛围 | 第49-51页 |
| ·社会关注农民工 | 第49页 |
| ·建立农民工组织 | 第49-51页 |
| ·摆正企业心态 | 第51-52页 |
| ·管理以人为本 | 第51页 |
| ·重视农民工权益 | 第51页 |
| ·承担社会责任 | 第51-52页 |
| ·提高自身素质 | 第52-54页 |
| ·提高维权意识 | 第52-53页 |
| ·提高综合素质 | 第53-54页 |
| 7 结论 | 第54-55页 |
|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 ·研究不足 | 第54页 |
| ·后续研究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