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2页 |
·倒伏的类型 | 第11页 |
·倒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1-12页 |
·水稻抗倒伏的影响因素 | 第12-21页 |
·植株形态与抗倒能力的关系 | 第12-17页 |
·栽培条件与抗倒能力的关系 | 第17-20页 |
·水稻抗倒伏能力评价方法与指标 | 第20-21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2-29页 |
·材料 | 第22页 |
·地点 | 第22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3-28页 |
·茎秆材料力学特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茎秆形态特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茎秆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5-26页 |
·大小维管束的测定 | 第26页 |
·产量性状的测定 | 第26页 |
·品质性状的测定 | 第26-28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65页 |
·不同品种抗倒伏能力及产量和食味品质差异 | 第29页 |
·不同抗倒类型品种的形态和理化特性差异 | 第29-33页 |
·不同抗倒类型品种间形态性状差异 | 第29-31页 |
·不同抗倒类型品种间抗倒力学特性差异 | 第31-32页 |
·不同抗倒类型品种间茎鞘的钾、硅、可溶性糖的差异 | 第32-33页 |
·灌浆成熟过程中抗倒伏性和钾、硅、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 第33-39页 |
·灌浆成熟过程中抗倒力学特性的动态变化 | 第33-36页 |
·灌浆成熟过程中钾、硅、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 第36-39页 |
·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茎秆抗倒伏性及钾、硅、可溶性糖的影响 | 第39-49页 |
·密度和施肥量对不同粳稻品种茎秆形态特性的影响 | 第39-43页 |
·密度和施肥量对茎秆材料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密度和施肥量对茎鞘钾、硅、可溶性糖的影响 | 第45-49页 |
·密度和施肥量对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49-51页 |
·密度对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49-50页 |
·施肥量对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50-51页 |
·调控剂“立丰灵”对茎秆抗倒伏性及钾、硅、可溶性糖的影响 | 第51-57页 |
·调控剂“立丰灵”对茎秆形态性状的影响 | 第51-53页 |
·调控剂“立丰灵”对茎秆材料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调控剂“立丰灵”对茎鞘中化钾、硅、可溶性糖的影响 | 第54-57页 |
·调控剂“立丰灵”对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57-59页 |
·水稻抗倒性状间相关分析 | 第59-65页 |
·灌浆不同时期茎秆物理强度与其它性状间相关分析 | 第59-60页 |
·灌浆不同时期茎秆抗折力和倒伏指数与其它性状间相关分析 | 第60-65页 |
4 讨论 | 第65-70页 |
·关于灌浆过程中抗倒特性变化 | 第65-66页 |
·关于品种间抗倒特性差异 | 第66-67页 |
·关于栽培因素与抗倒特性 | 第67-69页 |
·关于优质高产抗倒栽培技术 | 第69-70页 |
5 结论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0页 |
·创新点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