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虚拟装配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干涉检验技术的现状和趋势 | 第10-11页 |
·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虚拟装配环境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13-27页 |
·CAD 二次开发工具概述 | 第13-14页 |
·Pro/Toolkit 二次开发技术 | 第14-24页 |
·Pro/Toolkit 数据结构 | 第15-18页 |
·Pro/Toolkit 应用程序 | 第18-19页 |
·Pro/Toolkit 开发基本步骤 | 第19-23页 |
·Pro/Toolkit 工作模式 | 第23-24页 |
·Pro/Toolkit 二次开发关键技术 | 第24-25页 |
·Visual C++6.0 环境的设置 | 第25-27页 |
·工程环境的设置 | 第25页 |
·接口环境的设置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 | 第27-34页 |
·虚拟装配技术的概念 | 第27-28页 |
·虚拟装配技术发展概述 | 第27-28页 |
·虚拟装配技术内涵 | 第28页 |
·虚拟装配关键技术 | 第28-30页 |
·虚拟装配建模技术 | 第28-29页 |
·虚拟装配工艺规划和仿真技术 | 第29页 |
·虚拟装配干涉检验技术 | 第29-30页 |
·知识的提取与应用和装配评估与验证 | 第30页 |
·约束处理与精确定位技术 | 第30页 |
·虚拟装配的信息构成 | 第30-32页 |
·虚拟装配的典型流程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干涉检验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 第34-43页 |
·干涉检验理论的研究 | 第34页 |
·静态干涉检验 | 第34页 |
·动态干涉检验 | 第34页 |
·干涉检验基本算法 | 第34-37页 |
·离散样本和连续检验法 | 第34-35页 |
·扫描体求交和公共面判别法 | 第35页 |
·包围盒算法 | 第35-37页 |
·物体空间位置矩阵变换 | 第37-39页 |
·干涉检验算法效率 | 第39页 |
·虚拟装配快速动态干涉检验算法 | 第39-43页 |
·算法的基本思路 | 第40页 |
·初步动态干涉检验 | 第40页 |
·逐层分解包围盒动态干涉检验算法 | 第40-43页 |
第五章 基于Pro/E的虚拟装配干涉检验二次开发实现 | 第43-54页 |
·Pro/E 虚拟装配的模型特点 | 第43-45页 |
·几何模型特点 | 第43-44页 |
·信息模型特点 | 第44-45页 |
·Pro/E 干涉检验二次开发流程 | 第45-46页 |
·利用 Pro/Toolkit 和 VC++编写运行程序 | 第45页 |
·建立装配模型树数据库和变量表 | 第45-46页 |
·Analysis 分析模块的链接导入 | 第46页 |
·干涉检验信息报告的生成 | 第46页 |
·Pro/E 干涉检验二次开发的实现 | 第46-52页 |
·干涉检验菜单的设计 | 第46-49页 |
·干涉检验 UI 对话框设计 | 第49-52页 |
·干涉检验主要功能模块 | 第52-54页 |
·轴系产品干涉检验效果界面 | 第52-53页 |
·检验报告的输出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