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脉内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25页 |
| ·基于脉间参数特征的分选算法 | 第18-22页 |
| ·脉内细微特征的分析 | 第22-24页 |
| ·聚类分选 | 第24-25页 |
| ·课题来源与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26-27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7-29页 |
| 第2章 符号化脉内特征提取 | 第29-41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频谱符号熵特征 | 第29-32页 |
| ·符号时间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 ·频谱序列符号化方法 | 第30-31页 |
| ·频谱符号熵 | 第31-32页 |
| ·雷达辐射源信号的特征提取算法 | 第32-33页 |
| ·符号熵的抗噪性能分析 | 第33-35页 |
| ·符号化脉内特征性能分析 | 第35-37页 |
| ·仿真实例 | 第37-40页 |
| ·最小距离分类器方法 | 第37-38页 |
| ·聚类方法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频谱小波变换特征提取 | 第41-53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辐射源信号频谱小波变换特征提取 | 第41-46页 |
| ·频谱小波变换 | 第41-43页 |
| ·小波变换尺度间相关性去噪过程 | 第43-44页 |
| ·特征提取算法 | 第44-46页 |
| ·熵特征性能分析 | 第46-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一阶差分瞬时自相关特征提取 | 第53-71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一阶差分自相关包络特征 | 第53-57页 |
| ·典型雷达信号的差分自相关包络特征 | 第57-63页 |
| ·常规脉冲(CW) | 第57-58页 |
| ·线性调频(LFM) | 第58-59页 |
| ·相位编码(PSK) | 第59-60页 |
| ·频率编码(FSK) | 第60-61页 |
| ·非线性二次调频(NLFM) | 第61-63页 |
| ·自相关时延选择算法 | 第63-64页 |
| ·差分自相关包络特征性能分析 | 第64-70页 |
| ·七种典型信号在信噪比变化情况下的特征分析 | 第65-66页 |
| ·信号调制参数发生变化情况下的特征分析 | 第66-68页 |
| ·聚类分析方法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5章 基于围线双谱的雷达信号个体特征提取 | 第71-83页 |
| ·引言 | 第71页 |
| ·雷达发射机相位噪声 | 第71-74页 |
| ·雷达辐射源信号双谱分析 | 第74-79页 |
| ·信号双谱的数学描述 | 第74-75页 |
| ·双谱估计的直接法 | 第75-76页 |
| ·相位噪声的双谱分析 | 第76-77页 |
| ·围线积分双谱及其二次特征提取 | 第77-79页 |
| ·仿真实验 | 第79-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6章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类数目估计 | 第83-94页 |
| ·引言 | 第83页 |
| ·主成分数目估计 | 第83-87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83-84页 |
| ·最大对数似然估计函数 | 第84-87页 |
|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类数目估计算法 | 第87-88页 |
|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88-93页 |
| ·基于脉冲包络特征的雷达辐射源数目估计 | 第88-90页 |
| ·利用频谱小波变换估计雷达辐射源信号分类数目 | 第90-91页 |
| ·差分自相关包络特征估计雷达辐射源信号分类数目 | 第91-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7章 基于灰关联测度的聚类分选算法 | 第94-113页 |
| ·引言 | 第94-95页 |
| ·GRADHC算法 | 第95-101页 |
| ·算法中的相关概念 | 第96-97页 |
| ·算法过程和参数设置 | 第97-100页 |
| ·GRADHC算法的有效性指标 | 第100-101页 |
| ·Benchmarks实验与分析 | 第101-103页 |
| ·基于GRADHC的聚类分选 | 第103-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 1 论文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总结 | 第113-114页 |
| 2 论文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114-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3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31-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