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村民小组对农村社会的整合--以“建设扶贫”实施中的D村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一、导论第10-24页
 (一) 研究的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0-13页
  1、研究的缘起第10-12页
  2、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6页
  1、国家取向:是以“国家建设”对乡村社会整合作为视角第13-14页
  2、社会取向:是以社会草根力量对乡村社会秩序的整合作为研究视角第14-15页
  3、研究的不足第15-16页
 (三) 本文研究设计第16-19页
  1、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2、本文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8页
  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四) 个案村组的基本情况第19-24页
  1、D村基本情况第19-20页
  2、D村村民小组的历史沿革第20-24页
二、村民小组对D村社会整合第24-35页
 (一) D村庄社会的分化第24-26页
  1、职业分化第24-25页
  2、社会分层第25-26页
 (二) “建设扶贫”中村民小组对D村社会整合第26-35页
  1、D村“建设扶贫”中的领导角色转变第27-29页
  2、D村“建设扶贫”中的村民公约第29-32页
  3、D村“建设扶贫”中的村民小组议事第32-35页
三、村民小组社会整合的理论解析第35-40页
 (一) 社会整合的内涵第35页
 (二) 农村社会整合的主体第35-39页
  1、社会组织第36-37页
  2、小组内精英人物第37-39页
 (三) 社会组织整合农村社会的必然性第39-40页
四、村民小组社会整合功能的形成第40-45页
 (一) 村民小组对村庄整合的条件第40-42页
  1、外部条件第40-41页
  2、内部条件第41-42页
 (二) 村民小组社会整合形成过程第42-45页
  1、村民小组社会利益整合功能的形成:生产互助的基本单位第42-43页
  2、村民小组社会结构整合功能的形成:村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第43-45页
五、整合的机制第45-48页
 (一) 价值取向机制第45页
 (二) 利益协调机制第45-46页
  1、利益调整第46页
  2、观念调整第46页
 (三) 行为规范机制第46-48页
六、村民小组整合农村社会的局限性第48-50页
 (一) 村民小组必须与村民合作组织齿合第48-49页
 (二) 村民小组必须与村支两委齿合第49-50页
七、余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派系变迁视角下的村庄权威认同:从血缘到利益--以浙江省X村为例
下一篇: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第二国际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