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呼啸山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呼啸山庄》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2、《呼啸山庄》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与本论题相关的研究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总论:从哥特小说到女性哥特小说 | 第17-37页 |
一、哥特小说研究 | 第17-24页 |
1、“哥特”的起源 | 第17-18页 |
2、哥特小说的特点与代表作 | 第18-20页 |
3、哥特小说产生的背景、源头以及美学、心理根源 | 第20-22页 |
4、哥特小说概念的泛化 | 第22-24页 |
二、女性哥特小说研究 | 第24-37页 |
1、“女性哥特”的提出及主要理论 | 第24-27页 |
2、18世纪末到19 世纪中叶的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综述 | 第27-28页 |
3、女性创作哥特小说的原因和心理动机 | 第28-31页 |
4、女性哥特小说区别于男性哥特小说的独特之处 | 第31-37页 |
第二章《呼啸山庄》:女性哥特小说的经典之作 | 第37-57页 |
一、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 | 第37-41页 |
1、短暂的一生:斯芬克斯之谜 | 第37-39页 |
2、少年习作与接受的影响 | 第39-41页 |
二、《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的继承 | 第41-47页 |
1、主题 | 第42-43页 |
2、人物 | 第43-44页 |
3、环境与意象 | 第44-45页 |
4、超自然因素 | 第45-47页 |
三、女性哥特视野下的《呼啸山庄》阐释 | 第47-57页 |
1、女性与父权制度的矛盾关系 | 第47-50页 |
2、分裂中的女性形象 | 第50-53页 |
3、“家”的双重意义 | 第53-55页 |
4、封闭意象解读 | 第55-57页 |
第三章 《呼啸山庄》:独立于时代的天才之作 | 第57-67页 |
一、永恒之爱——西斯克里夫与凯瑟琳 | 第57-59页 |
二、神秘的荒原,神奇的大自然 | 第59-62页 |
1、荒原之子 | 第59-61页 |
2、风暴与宁静的冲突 | 第61-62页 |
三、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 | 第62-67页 |
1、非凡的想象力与独创性 | 第62-64页 |
2、谜一般的的叙事结构 | 第64-65页 |
3、超越时代的现代色彩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