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7页 |
1.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1.1.2 人工光植物工厂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1.3 自然光植物工厂的优势及局限性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2.1 立体栽培的研究概况 | 第17页 |
1.2.2 立体栽培的优点及局限性 | 第17页 |
1.3 设施园艺人工补光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自然光条件下多层栽培架光分布研究 | 第21-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2.2.1 栽培面的东西和南北方向上全天光强变化情况 | 第22-23页 |
2.2.2 冬至、夏至节气不同层栽培面光照的日累积分布情况 | 第23-24页 |
2.2.3 秋分、春分节气不同层栽培面的光照分布情况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多层立体栽培梯度补光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27-3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3.1.3 仪器布置 | 第28页 |
3.1.4 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3.1.5 统计与分析 | 第2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3.2.1 环境因子 | 第29-31页 |
3.2.2 不同补光梯度处理对中、下层生菜产量及形态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3 不同补光梯度处理对生菜形态的影响 | 第33页 |
3.2.4 不同补光梯度处理对生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5 不同补光梯度处理对生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3.2.6 不同补光梯度处理对生菜品质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多层立体栽培不同补光光质对紫叶生菜生长品质的影响 | 第38-4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4.1.3 测定方法 | 第39页 |
4.1.4 统计与分析 | 第3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4.2.1 不同光质补光后植物冠层的光谱分布情况 | 第39-40页 |
4.2.2 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紫叶生菜产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3 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紫叶生菜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第41页 |
4.2.4 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紫叶生菜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5 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紫叶生菜品质的影响 | 第42页 |
4.2.6 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紫叶生菜叶片参数的影响 | 第42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经济性分析 | 第45-48页 |
5.1 运行成本 | 第45-46页 |
5.2 生菜产量 | 第46-47页 |
5.3 经济性分析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49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建议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