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氮硫掺杂碳材料和四氧化三钴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锂硫电池概述第11-24页
        1.2.1 锂硫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1-14页
        1.2.2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第14-22页
        1.2.3 锂硫电池电解液第22页
        1.2.4 锂硫电池负极材料第22-24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计划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与方法第25-29页
    2.1 实验试剂第25-26页
    2.2 实验设备第26页
    2.3 材料表征方法第26-29页
        2.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仪第26-27页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第27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7页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7页
        2.3.5 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第27页
        2.3.6 热重分析仪第27-28页
        2.3.7 元素分析仪第28页
        2.3.8 拉曼光谱分析仪第28页
        2.3.9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仪第28页
        2.3.10 电化学工作站第28-29页
第三章 杂原子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正极的应用第29-47页
    3.1 材料合成方法第30页
        3.1.1 前驱体的合成第30页
        3.1.2 氮掺杂碳材料的合成第30页
        3.1.3 氮硫双掺杂碳材料的合成第30页
        3.1.4 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第30页
    3.2 电极片和修饰隔膜的制备第30-31页
        3.2.1 修饰隔膜的制备第30-31页
        3.2.2 电极片的制备第31页
    3.3 电池的组装第31-32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46页
        3.4.1 形貌的表征分析第32-34页
        3.4.2 拉曼光谱分析第34页
        3.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4-36页
        3.4.4 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热重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36-37页
        3.4.5 电化学测试分析第37-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四氧化三钴纳米管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7-65页
    4.1 实验材料的合成第48页
        4.1.1 Co_3O_4纳米管的合成第48页
        4.1.2 Co_3O_4纳米棒的合成第48页
        4.1.3 Co_3O_4纳米颗粒的合成第48页
    4.2 电极片的制备第48-49页
        4.2.1 锂硫电池电极片的制备第48-49页
        4.2.2 锂离子电池电极片的制备第49页
    4.3 电池的组装第49-50页
        4.3.1 锂硫电池的组装第49页
        4.3.2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第49-50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63页
        4.4.1 形貌表征分析第50-54页
        4.4.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54-55页
        4.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55-56页
        4.4.4 热重分析第56页
        4.4.5 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第56-57页
        4.4.6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测试分析第57-60页
        4.4.7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测试分析第60-63页
        4.4.8 阻抗测试分析第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65-67页
    5.1 全文总结第65页
    5.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场作用下微纳液滴在粗糙固体壁面上的润湿特性研究
下一篇:二维多孔二氧化钛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催化产氢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