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处级干部重要行为特征的公众观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构想 | 第9-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2-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2.1.1 处级干部 | 第12-13页 |
2.1.2 干部重要行为特征 | 第13页 |
2.1.3 公众观 | 第13页 |
2.1.4 公众满意度 | 第13-14页 |
2.2 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2.2.1 干部重要行为特征 | 第14-19页 |
2.2.2 公众满意度 | 第19-21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3.1 领导理论 | 第21页 |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2.4 小结 | 第22-24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4-26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3.3 研究过程 | 第24-26页 |
3.3.1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3.3.2 研究工具 | 第25页 |
3.3.3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4 结构研究 | 第26-36页 |
4.1 目的 | 第26页 |
4.2 过程 | 第26-31页 |
4.2.1 开放式问卷 | 第26-27页 |
4.2.2 初测问卷 | 第27-30页 |
4.2.3 正式问卷 | 第30-31页 |
4.3 结果 | 第31-32页 |
4.3.1 信度检验 | 第31页 |
4.3.2 效度检验 | 第31-32页 |
4.4 讨论 | 第32-33页 |
4.4.1 问卷的结构 | 第32-33页 |
4.4.2 问卷信效度 | 第33页 |
4.5 结论 | 第33-36页 |
5 现状特点 | 第36-48页 |
5.1 目的 | 第36页 |
5.2 方法 | 第36-37页 |
5.2.1 研究工具 | 第36页 |
5.2.2 研究对象 | 第36-37页 |
5.3 结果 | 第37-45页 |
5.3.1 描述统计 | 第37页 |
5.3.2 差异分析 | 第37-45页 |
5.4 讨论 | 第45-47页 |
5.4.1 总体水平 | 第45-46页 |
5.4.2 人口学变量差异 | 第46-47页 |
5.5 结论 | 第47-48页 |
6 相关研究 | 第48-54页 |
6.1 目的 | 第48页 |
6.2 方法 | 第48页 |
6.2.1 研究工具 | 第48页 |
6.2.2 研究对象 | 第48页 |
6.3 结果 | 第48-51页 |
6.3.1 相关研究 | 第48-49页 |
6.3.2 回归分析 | 第49-51页 |
6.4 讨论 | 第51-52页 |
6.5 结论 | 第52-54页 |
7 访谈研究 | 第54-56页 |
7.1 目的 | 第54页 |
7.2 方法 | 第54页 |
7.2.1 访谈对象 | 第54页 |
7.2.2 研究工具 | 第54页 |
7.2.3 研究过程 | 第54页 |
7.3 结果 | 第54-55页 |
7.4 讨论 | 第55页 |
7.5 结论 | 第55-56页 |
8 总的讨论及对策思考 | 第56-64页 |
8.1 总的讨论 | 第56-58页 |
8.1.1 问卷编制 | 第56页 |
8.1.2 结构特点 | 第56页 |
8.1.3 现状特点 | 第56-58页 |
8.1.4 相关关系 | 第58页 |
8.2 主要贡献与不足 | 第58-59页 |
8.2.1 主要贡献 | 第58-59页 |
8.2.2 研究不足 | 第59页 |
8.3 主要对策思考 | 第59-62页 |
8.3.1 干部层面 | 第59-61页 |
8.3.2 公众层面 | 第61-62页 |
8.4 总的结论 | 第62页 |
8.5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 第72-78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2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 | 第72页 |
C. 开放式问卷 | 第72页 |
D. 调查问卷题例 | 第72-75页 |
E. 访谈提纲 | 第75-76页 |
F. 访谈结果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