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高熵合金简介 | 第12-13页 |
1.1.2 高熵合金的特性 | 第13页 |
1.1.3 高熵合金的性能和应用潜力 | 第13-14页 |
1.2 高熵合金的研究热点及其待解决的问题 | 第14-29页 |
1.2.1 高熵合金的热力学稳定性 | 第14-17页 |
1.2.2 高熵合金的微合金化效应 | 第17-22页 |
1.2.3 层错能对高熵合金形变过程的影响 | 第22-25页 |
1.2.4 高熵合金的变形行为的研究 | 第25-29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8页 |
第2章 材料制备与实验方法 | 第38-46页 |
2.1 材料制备的工艺流程 | 第38-41页 |
2.1.1 电弧熔炼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38-39页 |
2.1.2 粉末冶金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39-41页 |
2.2 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其性能的表征方法 | 第41-42页 |
2.3 纳米压痕的参数选择 | 第42-43页 |
2.4 离子束聚焦技术的制样过程 | 第43-46页 |
第3章 高熵合金中温下的热力学不稳定性 | 第46-70页 |
3.1 前言 | 第46-47页 |
3.2 原始态合金的成分结构分析 | 第47-49页 |
3.2.1 铸态与均匀化合金的宏观组织表征和成分分析 | 第47-48页 |
3.2.2 变形合金的组织结构表征 | 第48-49页 |
3.3 高温退火再结晶过程中的组织演化 | 第49-52页 |
3.3.1 高温退火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分析 | 第49-51页 |
3.3.2 退火组织的XRD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3.4 中温退火再结晶过程中的相分离 | 第52-62页 |
3.4.1 中温退火过程中的材料组织演化 | 第52-56页 |
3.4.2 中温退火完全再结晶材料中的相分离 | 第56-58页 |
3.4.3 中温退火回复过程材料中的相分离 | 第58-59页 |
3.4.4 第二相析出的结构分析和高分辨原子结构表征 | 第59-62页 |
3.5 高熵合金的组织控制及相分离对其性能的影响 | 第62-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第4章 位错对高熵合金的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第70-94页 |
4.1 前言 | 第70-72页 |
4.2 高熵合金拉伸过程中的形变行为 | 第72-75页 |
4.2.1 拉伸前的组织表征与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 | 第72页 |
4.2.2 常温拉伸下的组织结构演变 | 第72-75页 |
4.3 变形态高熵合金的结构失稳 | 第75-80页 |
4.3.1 中温时效前后的组织结构表征 | 第75-77页 |
4.3.2 中温退火后析出相与基体的取向关系鉴定 | 第77-78页 |
4.3.3 中温退火后析出相元素分析与组织结构表征 | 第78-80页 |
4.4 合金化诱发的结构失稳 | 第80-92页 |
4.4.1 变形态高熵合金的中温结构失稳 | 第81-83页 |
4.4.2 合金化高熵合金的相转变 | 第83-86页 |
4.4.3 中温退火下的纳米弥散析出 | 第86-88页 |
4.4.4 析出相的相界面与基体孪晶界的原子结构表征 | 第88-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4页 |
第5章 微合金化对高熵合金稳定性的影响 | 第94-116页 |
5.1 前言 | 第94-95页 |
5.2 微合金化材料的组织结构表征 | 第95-100页 |
5.2.1 合金材料的微观组织表征 | 第95-96页 |
5.2.2 合金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96-98页 |
5.2.3 合金组织的TEM组织表征与EDX化学成分分析 | 第98-100页 |
5.3 Mo元素对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 | 第100-108页 |
5.3.1 变形初期的位错与层错的鉴别 | 第101-103页 |
5.3.2 层错能的计算与分析 | 第103-104页 |
5.3.3 变形态组织表征分析及其位错结构研究 | 第104-108页 |
5.4 Mo元素对合金强化的影响 | 第108-114页 |
5.4.1 由Mo掺杂导致的强度变化 | 第109-110页 |
5.4.2 固溶强化的强度贡献计算 | 第110-112页 |
5.4.3 晶界强化的强度贡献计算 | 第112页 |
5.4.4 应力硬化速率及其强度计算分析 | 第112-11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6页 |
第6章 高熵合金位错形核的研究 | 第116-137页 |
6.1 前言 | 第116-121页 |
6.1.1 纳米压痕技术简介 | 第116-119页 |
6.1.2 纳米压痕技术在高熵合金体系中的应用 | 第119-120页 |
6.1.3 纳米压痕技术在高熵合金中待解决的问题 | 第120-121页 |
6.2 材料的组织结构表征及其纳米压痕的表面形貌观察 | 第121-123页 |
6.2.1 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表征 | 第121-122页 |
6.2.2 纳米压痕的表面形貌观察 | 第122-123页 |
6.3 纳米压痕实验的结果分析 | 第123-127页 |
6.3.1 纳米压痕实验的弹性变形过程分析 | 第123-125页 |
6.3.2 纳米压痕下塑性转变初期的统计分析 | 第125-127页 |
6.4 压头底部的组织演变和结构分析 | 第127-133页 |
6.4.1 不同取向下纳米压痕下方的组织结构表征 | 第127-131页 |
6.4.2 硬度压头下方的组织结构表征 | 第131-13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37-141页 |
创新点 | 第139-140页 |
研究展望 | 第140-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