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马铃薯(土豆)病虫害论文

马铃薯晚疫病生防菌剂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9-18页
    1.1 马铃薯晚疫病症状第9-10页
    1.2 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第10页
    1.3 病原第10-11页
        1.3.1 生物学特性第10-11页
    1.4 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第11-17页
        1.4.1 抗病育种第11-12页
        1.4.2 化学防治第12-13页
        1.4.3 生物防治第13-17页
            1.4.3.1 生防细菌第14-15页
            1.4.3.2 生防真菌第15-16页
            1.4.3.3 生防放线菌第16页
            1.4.3.4 植物源杀菌剂第16-17页
    1.5 立题依据及意义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5页
    2.1 材料第18-19页
        2.1.1 供试菌株第18页
        2.1.2 病原菌第18页
        2.1.3 供试马铃薯品种第18页
        2.1.4 培养基第18页
        2.1.5 主要仪器第18-19页
        2.1.6 主要试剂第19页
    2.2 方法第19-24页
        2.2.1 病原菌的形态鉴定第19-20页
            2.2.1.1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形态观察第19页
            2.2.1.2 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形态观察第19-20页
        2.2.2 病原菌分子鉴定第20-21页
            2.2.2.1 病原菌DNA的提取第20页
            2.2.2.2 PCR扩增第20-21页
        2.2.3 病原菌的致病性检测第21页
        2.2.4 病原菌拮抗菌的筛选第21页
        2.2.5 拮抗菌发酵液对马铃薯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第21-22页
            2.2.5.1 拮抗菌发酵液及无菌体发酵产物的制备第21-22页
            2.2.5.2 拮抗菌无菌体发酵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第22页
        2.2.6 混菌发酵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第22-23页
            2.2.6.1 供试拮抗菌共培养的确定第22页
            2.2.6.2 不同组合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拮抗作用第22-23页
            2.2.6.3 菌株D1、he41和hd213不同组合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拮抗作用第23页
        2.2.7 盆栽试验第23-24页
            2.2.7.1 病菌接种孢子量的筛选第23页
            2.2.7.2 银法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浓度的筛选第23-24页
            2.2.7.3 嘧菌酯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浓度的筛选第24页
            2.2.7.4 马铃薯晚疫病盆栽试验第24页
            2.2.7.5 马铃薯早疫病盆栽试验第24页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47页
    3.1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第25-27页
        3.1.1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形态观察第25页
        3.1.2 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形态观察第25-26页
        3.1.3 马铃薯晚疫病的分子鉴定第26页
        3.1.4 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分子鉴定第26页
        3.1.5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致病性测定第26-27页
        3.1.6 马铃薯早疫病菌的致病性测定第27页
    3.2 拮抗菌的筛选第27-32页
        3.2.1 马铃薯晚疫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第27-29页
        3.2.2 菌株he41、D1和hd213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29页
        3.2.3 细菌单一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29-30页
        3.2.4 菌株he41、D1和hd213单一发酵液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0-31页
        3.2.5 供试拮抗菌共培养的确定第31-32页
    3.3 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2-40页
        3.3.1 菌株D1与hd13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2页
        3.3.2 菌株D1与he41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2-33页
        3.3.3 菌株D1与he14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3-34页
        3.3.4 菌株D1与hd213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4页
        3.3.5 菌株hd13与he41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4-35页
        3.3.6 菌株hd13与he14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5-36页
        3.3.7 菌株he14与he41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6-40页
            3.3.7.1 菌株D1、hd13和he41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6-37页
            3.3.7.2 菌株D1、he14和he41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7-38页
            3.3.7.3 菌株hd13、he14和he41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8-39页
            3.3.7.4 七株细菌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9-40页
    3.4 菌株D1、he41和hd213不同组合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影响第40-42页
        3.4.1 菌株he41和hd213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40页
        3.4.2 菌株he41和D1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40-41页
        3.4.3 菌株hd213和D1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41-42页
        3.4.4 菌株D1、he41和hd213混菌发酵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第42页
    3.5 盆栽实验第42-47页
        3.5.1 马铃薯晚疫病菌接种孢子浓度的筛选第42-43页
        3.5.2 马铃薯早疫病菌接种孢子浓度的筛选第43页
        3.5.3 银法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浓度的筛选第43-44页
        3.5.4 嘧菌酯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浓度的筛选第44页
        3.5.5 马铃薯晚疫病盆栽试验第44-45页
        3.5.6 马铃薯早疫病盆栽试验第45-47页
4 讨论第47-50页
    4.1 病原菌拮抗细菌的筛选第47页
    4.2 混菌发酵对病原菌的影响第47-48页
    4.3 马铃薯盆栽防治试验第48-50页
5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灰色—时序组合模型在地铁深基坑施工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茶叶监测预警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