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50页 |
1.1 碳点概述 | 第10-11页 |
1.2 碳点的性质 | 第11-20页 |
1.2.1 吸收和荧光性质 | 第11-14页 |
1.2.2 上转换发光性质 | 第14-15页 |
1.2.3 电化学发光性质 | 第15-16页 |
1.2.4 化学发光性质 | 第16-18页 |
1.2.5 催化性质 | 第18-19页 |
1.2.6 光生电子转移性质 | 第19页 |
1.2.7 细胞毒性 | 第19-20页 |
1.3 碳点的合成方法 | 第20-34页 |
1.3.1 自上而下法 | 第20-25页 |
1.3.2 自下而上法 | 第25-34页 |
1.4 碳点性能调控 | 第34-38页 |
1.4.1 表面设计 | 第34-36页 |
1.4.2 非金属掺杂 | 第36-38页 |
1.5 碳点的应用 | 第38-47页 |
1.5.1 荧光分析应用 | 第38-44页 |
1.5.2 催化应用 | 第44-47页 |
1.6 选题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47-50页 |
第2章 无外加氧化剂下碳点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的研究 | 第50-72页 |
2.1 引言 | 第50-5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2.2.1 试剂及仪器 | 第51-52页 |
2.2.2 碳点的合成 | 第52页 |
2.2.3 NaBH_4还原碳点 | 第52-53页 |
2.2.4 荧光量子产率测定 | 第53页 |
2.2.5 化学发光测量 | 第5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3-70页 |
2.3.1 碳点的表征 | 第53-55页 |
2.3.2 碳点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曲线 | 第55页 |
2.3.3 化学发光体的研究 | 第55-57页 |
2.3.4 化学发光中间体研究 | 第57-59页 |
2.3.5 机理研究 | 第59-64页 |
2.3.6 表面基团对碳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64-68页 |
2.3.7 粒径对碳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68-70页 |
2.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3章 表面基团对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2-86页 |
3.1 引言 | 第72-7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3-77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73-74页 |
3.2.2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 | 第74-75页 |
3.2.3 测试及表征 | 第75-7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4页 |
3.3.1 石墨烯量子点的形貌表征 | 第77-78页 |
3.3.2 三种不同化学基团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特性 | 第78页 |
3.3.3 三种不同化学基团石墨烯量子点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78-80页 |
3.3.4 GQD-COOH催化鲁米诺-溶解氧化学发光及尿酸的抑制作用 | 第80-81页 |
3.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81-83页 |
3.3.6 分析特性 | 第83页 |
3.3.7 选择性研究 | 第83页 |
3.3.8 样品分析 | 第83-84页 |
3.4 小结 | 第84-86页 |
第4章 氮、硫共掺杂碳点的合成及对生物巯基化合物的测定 | 第86-100页 |
4.1 引言 | 第86-8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8-90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88-89页 |
4.2.2 N,S-CDs的制备及纯化 | 第89页 |
4.2.3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89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89-90页 |
4.2.5 样品处理与测定 | 第9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8页 |
4.3.1 N,S-CDs的合成及表征 | 第90-92页 |
4.3.2 N,S-CDs的光学性质 | 第92-94页 |
4.3.3 N,S-CDs作为荧光探针对巯基化合物检测的机理 | 第94-95页 |
4.3.4 测定条件的优化 | 第95-96页 |
4.3.5 N,S-CDs- Cu~(2+)体系对Cys的响应曲线 | 第96页 |
4.3.6 选择性研究 | 第96页 |
4.3.7 实际样品检测 | 第96-98页 |
4.4 小结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