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基于AEKF的永磁同步电机SVM无磁链直接转矩控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永磁同步电机概述第8页
        1.1.2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式概述第8-9页
    1.2 PMSM DTC相关问题研究现状分析第9-14页
        1.2.1 转矩脉动抑制方法第10-12页
        1.2.2 PMSM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第12-14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直接转矩控制原理第16-27页
    2.1 传统永磁电机的结构第16页
    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16-20页
        2.2.1 常用坐标系及其变换第16-18页
        2.2.2 各坐标系下数学模型第18-20页
    2.3 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第20-26页
        2.3.1 定子电压空间矢量第20-21页
        2.3.2 直接转矩控制实现第21-22页
        2.3.3 PMSM DTC仿真分析第22-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SVM无磁链直接转矩控制第27-47页
    3.1 永磁同步电机无磁链DTC第27-36页
        3.1.1 无磁链DTC理论基础第27-28页
        3.1.2 无磁链DTC电压矢量选择第28-31页
        3.1.3 无磁链DTC与传统DTC对比仿真分析第31-36页
    3.2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第36-40页
    3.3 SVM无磁链直接转矩控制原理第40-42页
        3.3.1 传统SVM-DTC第40页
        3.3.2 SVPWM在无磁链DTC中的应用第40-42页
    3.4 仿真研究与分析第42-46页
        3.4.1 空载实验仿真第42-44页
        3.4.2 变负载实验仿真第44-45页
        3.4.3 变转速实验仿真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基于AEKF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第47-60页
    4.1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第47-50页
        4.1.1 经典卡尔曼滤波第47-48页
        4.1.2 非线性卡尔曼滤波第48-50页
    4.2 基于EKF的SVM无磁链直接转矩控制第50-52页
    4.3 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第52-55页
        4.3.1 滤波参数选取原则第53页
        4.3.2 QR的自适应选择第53-55页
    4.4 仿真分析第55-59页
        4.4.1 空载实验仿真第57-58页
        4.4.2 变负载实验仿真第58-59页
        4.4.3 变转速实验仿真第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控制系统硬软件设计第60-74页
    5.1 硬件设计第60-68页
        5.1.1 电源及电平转换第60-61页
        5.1.2 控制核心TMS320F2812第61-62页
        5.1.3 智能功率模块及光耦隔离第62-64页
        5.1.4 ADC采样电路设计第64-65页
        5.1.5 编码器电路第65页
        5.1.6 保护电路第65-66页
        5.1.7 布线与布局原则第66-68页
    5.2 软件设计第68-73页
        5.2.1 数值处理与标么化第68-69页
        5.2.2 主程序流程第69页
        5.2.3 中断服务程序流程第69-73页
    5.3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4-86页
    6.1 电机参数介绍与测量第74-75页
    6.2 实验结果分析第75-85页
        6.2.1 传统DTC实验波形第75-77页
        6.2.2 无磁链DTC实验波形第77-78页
        6.2.3 SVM无磁链DTC实验波形第78-80页
        6.2.4 EKF与AEKF无传感器控制对比第80-85页
    6.3 本章小结第85-86页
总结与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93页
个人简历第9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阳明诗歌研究
下一篇:基于D5000的区域调控一体防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