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乡村文化振兴中城乡精英合作机制研究--以无为县M村“乡村大舞台”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目标第13-14页
        1.1.3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1.2.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2.2 研究思路第15页
        1.2.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 研究框架、研究重点与创新点第16-18页
        1.3.1 研究框架第16页
        1.3.2 研究重点第16-17页
        1.3.3 研究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8-31页
    2.1 文献综述第18-24页
        2.1.1 国外精英理论研究进程第18-21页
        2.1.2 国内城乡精英及其流动关系研究第21-24页
        2.1.3 综述评析第24页
    2.2 理论基础第24-27页
        2.2.1 精英理论第24-25页
        2.2.2 精英流动理论第25-26页
        2.2.3 合作机制理论第26-27页
    2.3 核心概念界定第27-31页
        2.3.1 乡村精英第27-28页
        2.3.2 城市知识精英第28-29页
        2.3.3 合作机制第29-31页
第3章 无为县M村案例研究第31-40页
    3.1 M村:一个曾经空心的小山村第31-32页
        3.1.1 从乡村走出去的城市知识精英第31页
        3.1.2 外出打工创业的乡村经济精英第31-32页
        3.1.3 乡村社会精英——地方“名流”第32页
    3.2 城乡精英联手:搭建乡村大舞台第32-40页
        3.2.1 城乡精英合作的起源第33页
        3.2.2 以微信群和同学会为平台的城乡精英合作信息沟通机制第33-34页
        3.2.3 以城市知识精英为决策主体的城乡精英合作组织策划机制第34-35页
        3.2.4 三股精英合作的资源供给机制第35-37页
        3.2.5 城乡精英合作模式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作用第37-40页
第4章 城乡精英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0-48页
    4.1 城乡精英合作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第40-43页
        4.1.1 单纯靠网络沟通建立的组织形态存在不稳定和不连贯的问题第40-41页
        4.1.2 单靠情感维系的精英合作模式存在可持续性问题第41页
        4.1.3 精英合作的资源供给机制存在可持续性的问题第41-42页
        4.1.4 三股精英因价值观上的差异在合作中存在内部摩擦问题第42-43页
        4.1.5 以乡村名流作为后勤保障机制存在稳定性问题第43页
    4.2 城乡精英合作机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3-48页
        4.2.1 城乡精英分属各地,信息沟通机制不连贯第43-44页
        4.2.2 合作靠私人情感维系,组织策划机制不稳定第44页
        4.2.3 精英合作机制的资源供给渠道单一第44-45页
        4.2.4 精英间交流有差异,合作机制不健全第45-46页
        4.2.5 乡村名流数量有限,后勤保障制度规范不完善第46-48页
第5章 健全乡村文化振兴中城乡精英合作机制的建议第48-56页
    5.1 建立稳定的精英合作组织机制第48-50页
        5.1.1 建立稳定的精英合作沟通机制第48-49页
        5.1.2 建立乡贤理事会为精英合作的组织机制第49页
        5.1.3 完善精英合作的策划机制第49-50页
    5.2 建立精英合作资源的多元供给机制第50-51页
        5.2.1 拓宽乡村文化资金供给的渠道第50页
        5.2.2 开放乡村文化资源输入的平台第50-51页
        5.2.3 建设城乡精英合作资源的管理制度第51页
    5.3 建立制度化的精英合作后勤保障机制第51-52页
        5.3.1 提升乡村名流的数量和质量第51-52页
        5.3.2 建立完善的城乡精英后勤保障制度第52页
    5.4 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形成政府和社会合作的治理机制第52-56页
        5.4.1 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机制第53页
        5.4.2 加强乡村政府人才队伍的建设第53-54页
        5.4.3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访谈提纲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缆数字通号器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钢筋网片自动弯曲设备折弯机构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