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和能源约束的区域供暖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外清洁供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能源污染物排放研究 | 第14-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供暖方式研究 | 第16-20页 |
2.1 现有供暖方式及问题 | 第16-17页 |
2.2 供暖替代方案 | 第17-19页 |
2.2.1 方案一:天然气替代燃煤供暖系统 | 第17-18页 |
2.2.2 方案二:电驱热泵替代燃煤供暖系统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供暖方案评价方法 | 第20-27页 |
3.1 热力学评价标准 | 第20-21页 |
3.2 污染物评估方法 | 第21-24页 |
3.2.1 主要污染物 | 第21-23页 |
3.2.2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 | 第23-24页 |
3.3 技术经济性分析 | 第24-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4章 京津冀地区供暖方案结果分析 | 第27-38页 |
4.1 案例分析 | 第27-29页 |
4.1.1 京津冀地区供暖情况 | 第27-28页 |
4.1.2 基本数据假设 | 第28-29页 |
4.2 热力学分析结果 | 第29-32页 |
4.3 环境影响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4.3.1 排放因子计算 | 第32-33页 |
4.3.2 污染物区域总减排情况分析 | 第33-34页 |
4.4 经济性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4.5 敏感性分析 | 第35-3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供暖替代方案综合评价 | 第38-49页 |
5.1 供暖方案优选评定方法确定 | 第38-39页 |
5.1.1 评选方法种类介绍 | 第38-39页 |
5.1.2 评定方法的确定 | 第39页 |
5.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 第39-43页 |
5.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39-40页 |
5.2.2 模糊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5.2.3 评价指标权重求取方法 | 第41-43页 |
5.2.4 建立综合评价排序模型 | 第43页 |
5.3 区域供暖系统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5.3.1 供暖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 第43-44页 |
5.3.2 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1页 |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49-50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7-59页 |
硕士学位论文科研项目背景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