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球虫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1 鸡球虫病对养禽业的危害 | 第12页 |
1.1.2 鸡艾美尔球虫生活史 | 第12-13页 |
1.2 宿主针对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 第13-14页 |
1.2.1 细胞免疫 | 第13页 |
1.2.2 体液免疫 | 第13-14页 |
1.3 球虫疫苗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3.1 鸡球虫活疫苗 | 第14-15页 |
1.3.2 鸡球虫亚单位疫苗 | 第15-16页 |
1.3.3 核酸疫苗 | 第16页 |
1.3.4 其他疫苗 | 第16-17页 |
1.4 乳酸菌作为口服疫苗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1 乳酸菌作为表达载体的优势 | 第17-18页 |
1.4.2 乳酸菌表达系统 | 第18页 |
1.4.3 乳酸菌表达异源蛋白的方式 | 第18-19页 |
1.5 黏膜免疫与树突细胞诱导肽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5.1 黏膜免疫 | 第19-20页 |
1.5.2 树突细胞与树突细胞诱导肽 | 第20-21页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7页 |
2.1 材料 | 第22-25页 |
2.1.1 菌株与质粒 | 第22页 |
2.1.2 实验动物与虫种 | 第22页 |
2.1.3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2-23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1.5 其他相关试剂及配方 | 第23-25页 |
2.2 方法 | 第25-37页 |
2.2.1 重组质粒pTX8048-SP-DCpep-3-1E-CWA的构建 | 第25-27页 |
2.2.2 重组质粒电转化入乳酸菌 | 第27-28页 |
2.2.3 两种重组乳酸菌的诱导表达与鉴定 | 第28-29页 |
2.2.4 实验动物分组及取材 | 第29-32页 |
2.2.5 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第32页 |
2.2.6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的测定 | 第32页 |
2.2.7 ELISA检测血清IgG与盲肠冲洗液IgA | 第32-33页 |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IL-2与IFN-γ表达水平 | 第33-34页 |
2.2.9 重组乳酸菌免疫效果评估 | 第34-37页 |
3 结果 | 第37-56页 |
3.1 重组质粒pTX8048-SP-DCpep-3-1E-CWA的构建 | 第37-38页 |
3.1.1 SP-DCpep基因的酶切鉴定 | 第37页 |
3.1.2 重组质粒pTX8048-SP-DCpep-3-1E-CWA单双酶切鉴定 | 第37-38页 |
3.2 DC-3-1E在两种乳酸菌中表达 | 第38-40页 |
3.3 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第40-42页 |
3.4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测定 | 第42-44页 |
3.5 ELISA检测血清IgG与盲肠冲洗液IgA | 第44-48页 |
3.5.1 血清IgG变化情况 | 第44-46页 |
3.5.2 盲肠冲洗液IgA变化情况 | 第46-48页 |
3.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IL-2与IFN-γ表达水平 | 第48-50页 |
3.7 重组乳酸菌免疫效果评估 | 第50-56页 |
3.7.1 体重平均增重变化 | 第50页 |
3.7.2 盲肠平均病变计分 | 第50-51页 |
3.7.3 卵囊排出减少率 | 第51-52页 |
3.7.4 抗球虫指数(ACI) | 第52页 |
3.7.5 攻虫七天后各组鸡盲肠眼观病理变化 | 第52-54页 |
3.7.6 盲肠病理组织切片观察 | 第54-56页 |
4 讨论 | 第56-60页 |
4.1 表达3-1E基因重组乳酸菌的构建 | 第56-57页 |
4.2 引入DCpep增强目的蛋白的抗原性 | 第57页 |
4.3 重组菌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 第57-58页 |
4.4 重组菌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 第58-59页 |
4.5 L.lactisNZ9000和E.faecalisMDXEF-1免疫保护效果比较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