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芯片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 第11-14页 |
1.2.1 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1.2.2 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13-14页 |
1.3 动力电池管理芯片 | 第14-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页 |
1.6 本文的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动力电池管理芯片系统研究 | 第18-30页 |
2.1 BCD工艺概述 | 第18-19页 |
2.2 电池管理芯片系统分析 | 第19-23页 |
2.2.1 芯片整体结构设计 | 第19-20页 |
2.2.2 工艺的选择和电池检测数量 | 第20页 |
2.2.3 电源管理电路与电压采集前端 | 第20-23页 |
2.3 基准源电路系统设计 | 第23-26页 |
2.3.1 基准源电路结构选择 | 第23-25页 |
2.3.2 基准源电路指标分析 | 第25-26页 |
2.4 级联通信电路系统设计 | 第26-27页 |
2.4.1 级联通信电路结构选择 | 第26-27页 |
2.4.2 级联通信电路指标分析 | 第27页 |
2.5 时钟电路系统设计 | 第27-30页 |
2.5.1 时钟电路结构选择 | 第28-29页 |
2.5.2 时钟电路指标分析 | 第29-30页 |
第3章 高精度带隙基准源电路设计与后仿真验证 | 第30-41页 |
3.1 基准源结构设计 | 第30-31页 |
3.2 基准源核心模块设计 | 第31-33页 |
3.2.1 带隙基准核心电路 | 第31-32页 |
3.2.2 运算放大器 | 第32-33页 |
3.2.3 启动电路 | 第33页 |
3.3 温度感应模块 | 第33-35页 |
3.3.1 PTAT电路 | 第34页 |
3.3.2 分压电路 | 第34-35页 |
3.3.3 比较器 | 第35页 |
3.4 Constant电流模块 | 第35-36页 |
3.5 PTAT电流模块 | 第36页 |
3.6 后仿真验证 | 第36-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级联通信电路设计与后仿真验证 | 第41-50页 |
4.1 级联通信电路结构设计 | 第41-42页 |
4.2 Tx模块 | 第42-44页 |
4.3 Rx模块 | 第44-46页 |
4.4 隔离变压器 | 第46-47页 |
4.5 后仿真验证 | 第47-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10MHz时钟电路设计与后仿真验证 | 第50-60页 |
5.1 时钟电路结构设计 | 第50-52页 |
5.2 温度和工艺补偿模块 | 第52-53页 |
5.3 偏置电路模块 | 第53-54页 |
5.4 三级差分延时模块 | 第54-56页 |
5.5 比较器模块 | 第56页 |
5.6 后仿真验证 | 第56-5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版图设计与测试分析 | 第60-71页 |
6.1 版图设计技巧 | 第60-62页 |
6.1.1 整体版图设计技巧 | 第60-61页 |
6.1.2 模块版图设计技巧 | 第61-62页 |
6.2 版图可靠性设计 | 第62-63页 |
6.3 版图设计 | 第63-65页 |
6.4 流片测试分析 | 第65-70页 |
6.4.1 电源管理电路测试分析 | 第66-68页 |
6.4.2 电压采集前端电路测试分析 | 第68-7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71-72页 |
7.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