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亚甲基蓝的电化学处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28页
    1.1 前言第14页
    1.2 染料废水处理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生物处理法第15-16页
        1.2.2 物理处理法第16-17页
        1.2.3 化学处理法第17-18页
    1.3 电化学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3.1 电化学技术概述第18-20页
        1.3.2 电化学技术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发展方向第20-21页
    1.4 阳极材料的选择第21-25页
        1.4.1 石墨电极第21-23页
        1.4.2 钢板电极第23-24页
        1.4.3 钛-钌电极第24-25页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5-28页
        1.5.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25页
        1.5.2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5.3 创新点第26-27页
        1.5.4 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第28-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8-30页
        2.1.1 实验仪器第28页
        2.1.2 实验试剂第28-29页
        2.1.3 试验装置第29-30页
    2.2 试验方法第30-32页
        2.2.1 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配置第30页
        2.2.2 亚甲基蓝(MB)的标准曲线第30-31页
        2.2.3电化学实验第31-32页
    2.3 分析方法第32-34页
第3章 亚甲基蓝的电化学处理实验第34-52页
    3.1 钢板-钢板电极处理亚甲基蓝模拟废水工艺条件优化第34-39页
        3.1.1 外加电压的影响第34-35页
        3.1.2 极板间距的影响第35-36页
        3.1.3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36-37页
        3.1.4 模拟废水初始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3.1.5 电化学处理过程中模拟废水TOC变化第38-39页
    3.2 钛钌-钢板电极处理亚甲基蓝模拟废水工艺条件优化第39-45页
        3.2.1 外加电压的影响第39-40页
        3.2.2 极板间距的影响第40-41页
        3.2.3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41-43页
        3.2.4 模拟废水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3-44页
        3.2.5 电化学处理过程中模拟废水TOC变化第44-45页
    3.3 石墨-钢板电极处理亚甲基蓝模拟废水工艺条件优化第45-50页
        3.3.1 外加电压的影响第45-46页
        3.3.2 极板间距的影响第46-47页
        3.3.3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47-48页
        3.3.4 模拟废水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8-49页
        3.3.5 电化学处理过程中模拟废水TOC变化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电化学法处理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分析第52-62页
    4.1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52-54页
        4.1.1 零级反应第52-53页
        4.1.2 一级反应第53页
        4.1.3 二级反应第53-54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4-60页
        4.2.1 钢板电极处理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电化学降解过程动力学分析第54-56页
        4.2.2 钛钌电极处理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电化学降解过程动力学分析第56-58页
        4.2.3 石墨电极处理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电化学降解过程动力学分析第58-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亚甲基蓝电化学降解机理分析第62-78页
    5.1 亚甲基蓝结构分析第62-64页
    5.2 钢板电极处理亚甲基蓝机理分析第64-68页
        5.2.1 钢板电极电化学测试第64-65页
        5.2.2 机理分析第65-68页
    5.3 钛钌电极处理亚甲基蓝机理分析第68-72页
        5.3.1 钛钌电极循环伏安曲线第68-69页
        5.3.2 机理分析第69-72页
    5.4 石墨电极处理亚甲基蓝机理分析第72-76页
        5.4.1 石墨电极循环伏安曲线第72-73页
        5.4.2 机理分析第73-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8-82页
    6.1 结论第78-79页
    6.2 建议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第88-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纳米粒子/膨胀石墨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碳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