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能源互联网的概述 | 第9-12页 |
| 1.1.1 世界能源现状 | 第9-11页 |
| 1.1.2 能源互联网的提出与基本定义 | 第11-12页 |
| 1.2 能量枢纽的发展研究 | 第12-14页 |
|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第2章 基于当前价格的能量枢纽储能最优运行策略 | 第16-32页 |
| 2.1 包含电气热三种能源的能量枢纽模型 | 第16-21页 |
| 2.2 能量枢纽中储能装置的最优运行策略 | 第21-26页 |
| 2.2.1 能量枢纽的优化运行模型 | 第21-22页 |
| 2.2.2 含电气热的能量枢纽的目标函数 | 第22-23页 |
| 2.2.3 基于当前价格的能量枢纽储能最优策略 | 第23-26页 |
| 2.3 单能量枢纽实时电价仿真分析 | 第26-31页 |
| 2.3.1 单能量枢纽实时电价仿真模型 | 第27-29页 |
| 2.3.2 仿真分析 | 第29-3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考虑储能能量转化的能量枢纽模型及其优化运行 | 第32-48页 |
| 3.1 传统带储能元件的能量枢纽数学模型 | 第32-35页 |
| 3.2 考虑储能间能量转化的能量枢纽模型 | 第35-38页 |
| 3.3 考虑储能能量转化的能量枢纽仿真分析 | 第38-47页 |
| 3.3.1 热电联产装置约束条件 | 第38-41页 |
| 3.3.2 粒子群优化算法及仿真模型建立 | 第41-45页 |
| 3.3.3 仿真分析 | 第45-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基于虚拟能量枢纽的多能量枢纽网络最优运行 | 第48-65页 |
| 4.1 含多能量枢纽的网络模型 | 第48-56页 |
| 4.1.1 含多能量枢纽的集中供热网络模型 | 第49-52页 |
| 4.1.2 含多能量枢纽的天然气网络模型 | 第52-55页 |
| 4.1.3 含多能量枢纽的电力网络模型 | 第55-56页 |
| 4.2 含虚拟能量枢纽的多能量枢纽优化运行 | 第56-60页 |
| 4.2.1 多能量枢纽优化运行概念 | 第56-58页 |
| 4.2.2 虚拟能量枢纽概念 | 第58-60页 |
| 4.2.3 虚拟能量优化方法 | 第60页 |
| 4.3 算例分析 | 第60-64页 |
| 4.3.1 含虚拟能量枢纽的多能量枢纽网络仿真网络模型 | 第60-63页 |
| 4.3.2 仿真分析 | 第63-6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基于三维坐标系的能量枢纽多能源下垂控制 | 第65-73页 |
| 5.1 能源互联网中能量枢纽的电能下垂控制 | 第65-68页 |
| 5.2 能源互联网中能量枢纽的热能下垂控制 | 第68-69页 |
| 5.3 基于三维坐标系的能量枢纽下垂曲线 | 第69-70页 |
| 5.4 仿真分析 | 第70-7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做工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