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23页 |
·罗非鱼单雄性养殖及其性别遗传决定 | 第12-13页 |
·罗非鱼简介 | 第12页 |
·研究罗非鱼性别控制的意义 | 第12页 |
·获得单雄性罗非鱼的方法 | 第12-13页 |
·罗非鱼的性别决定 | 第13-15页 |
·性别决定的环境因素 | 第13页 |
·遗传连锁图谱与性别决定位点的定位 | 第13-14页 |
·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 | 第14-15页 |
·鱼类性类固醇激素的作用 | 第15页 |
·类固醇酶基因(11β-HSD2,P450arom,P450Scc)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本论文的实验方法、研究意义以及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微卫星DNA 技术和荧光定量技术 | 第19-21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1页 |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诱导尼罗罗非鱼雄性化后在鱼肌肉内残留研究 | 第23-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实验鱼 | 第23页 |
·试验试剂和仪器 | 第23页 |
·试验饲料的配制 | 第23页 |
·试验分组及投喂管理 | 第23页 |
·样品的处理 | 第23-25页 |
·数据处理及参数计算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27页 |
·不同MT 浓度对生长的影响 | 第25页 |
·不同MT 浓度对雄性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MT 浓度对激素残留的影响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30页 |
·MT 处理对罗非鱼鱼苗性逆转与生长速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MT 在鱼体内的代谢 | 第28-30页 |
3 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 MT)和来曲唑(Letrozole)对类固醇酶基因的表达影响 | 第30-45页 |
·材料 | 第30-31页 |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实验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培养基及缓冲液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6页 |
·组织取样 | 第31页 |
·荧光定量RT-PCR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1-32页 |
·尼罗罗非鱼卵巢组织总RNA 的提取 | 第32-33页 |
·尼罗罗非鱼总RNA 的反转录 | 第33-34页 |
·PCR 产物的分离、回收和纯化 | 第34页 |
·连接反应 | 第34页 |
·转化 | 第34-35页 |
·质粒DNA 提取 | 第35-36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6页 |
·目的基因的定量 | 第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结果 | 第36-42页 |
·尼罗罗非鱼卵巢组织总RNA 的检测 | 第36-37页 |
·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内参基因和目标基因的溶解曲线 | 第38-39页 |
·内参基因和目标基因的扩增曲线 | 第39页 |
·基因的定量表达 | 第39-40页 |
·MT 对P450arom、11β-HSD_2、P450Scc 基因的表达影响 | 第40页 |
·Letrozole 对P450arom、11β-HSD_2、P450Scc 基因的表达影响 | 第40页 |
·MT 和Letrozole 对P450arom、11β-HSD_2、P450Scc 基因的表达影响比较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4 性别相关位点在尼罗罗罗非鱼中的检验 | 第45-55页 |
·材料 | 第45-46页 |
·试验鱼 | 第45页 |
·试剂配制与仪器 | 第45页 |
·常用溶液及缓冲液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46页 |
·微卫星序列的获得与PCR 扩增 | 第46-47页 |
·电泳与银染 | 第47-48页 |
·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结果 | 第49-50页 |
·基因组DNA 提取结果 | 第49页 |
·微卫星PCR 结果 | 第49-50页 |
·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和基因杂合度 | 第50页 |
·讨论 | 第50-55页 |
·雌雄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50-52页 |
·性别相关标记的检验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缩略词表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导师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