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GNSS组合的高精度测速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周跳探测和修复 | 第11-12页 |
1.2.2 多模GNSS组合测速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多模GNSS测速的基本理论 | 第15-23页 |
2.1 时间系统 | 第15-16页 |
2.2 坐标系统 | 第16-18页 |
2.3 GNSS测速的观测值 | 第18-20页 |
2.3.1 伪距观测值 | 第18-19页 |
2.3.2 相位观测值 | 第19页 |
2.3.3 多普勒观测值 | 第19-20页 |
2.4 GNSS卫星星历 | 第20-21页 |
2.4.1 广播星历 | 第20-21页 |
2.4.2 精密星历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周跳的探测与修复 | 第23-32页 |
3.1 周跳的定义和特性 | 第23-24页 |
3.2 周跳的探测与修复方法 | 第24-26页 |
3.2.1 MW组合观测值 | 第24页 |
3.2.2 GF组合观测值 | 第24-25页 |
3.2.3 周跳的探测 | 第25页 |
3.2.4 周跳的修复 | 第25-26页 |
3.3 实验验证与分析 | 第26-31页 |
3.3.1 原始无周跳数据的测试 | 第26-27页 |
3.3.2 小周跳的测试 | 第27-28页 |
3.3.3 等周周跳的测试 | 第28-29页 |
3.3.4 特殊组合周跳的测试 | 第29页 |
3.3.5 连续周跳的测试 | 第29-30页 |
3.3.6 随机周跳的测试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GNSS单站测速的基本原理 | 第32-62页 |
4.1 单站多普勒测速的函数模型 | 第32-34页 |
4.2 单站多普勒测速的随机模型 | 第34-36页 |
4.2.1 等权模型 | 第34页 |
4.2.2 高度角模型 | 第34-35页 |
4.2.3 验后定权模型 | 第35-36页 |
4.3 误差分析 | 第36-40页 |
4.3.1 多普勒观测值的噪声 | 第36-37页 |
4.3.2 卫星位置误差 | 第37-38页 |
4.3.3 卫星的速度误差 | 第38页 |
4.3.4 卫星的钟速误差 | 第38-39页 |
4.3.5 接收机的位置误差 | 第39页 |
4.3.6 对流层和电离层的变化率 | 第39-40页 |
4.3.7 相对论效应 | 第40页 |
4.4 位置差分法 | 第40-41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61页 |
4.5.1 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的对比 | 第41-46页 |
4.5.2 多系统解算结果与单系统结果对比 | 第46-54页 |
4.5.3 不同随机模型的结果对比 | 第54-55页 |
4.5.4 动态实验 | 第55-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GNSS相对测速的基本原理 | 第62-75页 |
5.1 相对测速的数学模型 | 第62-64页 |
5.1.1 相对测速的函数模型 | 第62-63页 |
5.1.2 相对测速的随机模型 | 第63-64页 |
5.2 误差分析 | 第64-66页 |
5.2.1 多普勒观测值噪声 | 第64页 |
5.2.2 卫星位置误差 | 第64-65页 |
5.2.3 卫星的速度误差 | 第65页 |
5.2.4 接收机的位置误差 | 第65页 |
5.2.5 其他误差 | 第65-66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4页 |
5.3.1 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的对比 | 第66-69页 |
5.3.2 动态实验 | 第69-72页 |
5.3.3 单站测速和相对测速的结果对比分析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