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一、导论 | 第11-22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1.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3.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 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1.创新 | 第14-15页 |
2.技术创新模型 | 第15-18页 |
3.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 | 第18-22页 |
二、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网络性质分析 | 第22-34页 |
(一) 产业集群创新的网络性质 | 第22-28页 |
1.网络的定义 | 第22页 |
2.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 | 第22-25页 |
3.产业集群创新机理 | 第25-27页 |
4.集群企业创新的网络过程模式 | 第27-28页 |
(二) 神经网络与网络动力学方程 | 第28-34页 |
1.生物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 第28-29页 |
2.生物神经元兴奋电脉冲与阈值特征 | 第29-30页 |
3.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30-32页 |
4.网络动力学方程 | 第32-33页 |
5.神经网络与产业集群的相似性 | 第33-34页 |
三、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神经网络模型 | 第34-47页 |
(一) 建模的基本思路 | 第34页 |
(二) 模型的假设和构建 | 第34-39页 |
1.模型的假设 | 第34-35页 |
2.模型的构建 | 第35-39页 |
(三) 模型分析 | 第39-45页 |
1.信任关系缩短广义距离 | 第39-40页 |
2.正式和非正式交流提高信息传导系数 | 第40-41页 |
3.异质性网络摄取大量不同信息 | 第41页 |
4.网络规模提高信息流量 | 第41-42页 |
5.开放的网络有助于洞察市场、技术变化趋势 | 第42页 |
6.集群企业信息存量越高越容易创新 | 第42-43页 |
7.专业化分工、资源共享、合作创新降低创新门槛 | 第43-44页 |
8.激烈竞争克服创新惰性 | 第44页 |
9.过度模仿降低创新预期收益 | 第44-45页 |
(四) 结论 | 第45-47页 |
四、网络结构差异与集群创新、演化:湖笔与文港毛笔的实证比较 | 第47-57页 |
(一) 善琏湖笔的衰落 | 第47-50页 |
1.善琏湖笔的历史和现状 | 第47-48页 |
2.封闭锁定网络与善琏湖笔衰落 | 第48-50页 |
(二) 文港笔业的崛起 | 第50-55页 |
1.文港笔业的历史和现状 | 第50-51页 |
2.文港笔业的网络特征 | 第51-52页 |
3.开放、互动网络与文港笔业的创新、发展 | 第52-55页 |
(三) 小结 | 第55-57页 |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7-62页 |
(一) 结论 | 第57-59页 |
1.互动、异质和开放网络激发集群创新 | 第57-59页 |
2.同质、封闭网络抑制集群创新 | 第59页 |
(二) 政策建议 | 第59-62页 |
1.营造创新环境,促进主体结网 | 第59-60页 |
2.优化网络结构,促进集群升级 | 第60页 |
3.发挥网络作用,规避网络风险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