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稻纵卷叶螟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 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因子 | 第10-11页 |
1.1.1 水稻种植制度 | 第10-11页 |
1.1.2 气候条件 | 第11页 |
1.1.3 预测预报与防治 | 第11页 |
1.2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 第11-12页 |
1.2.1 农业防治 | 第11-12页 |
1.2.2 生物防治 | 第12页 |
1.2.3 化学防治 | 第12页 |
2 稻纵卷叶螟再猖獗 | 第12-14页 |
2.1 稻纵卷叶螟再猖獗机制 | 第13页 |
2.2 杀虫剂对水稻生理的影响 | 第13-14页 |
3 影响农药防效的因子 | 第14-16页 |
3.1 农药自身因素 | 第14页 |
3.2 外界因素 | 第14-15页 |
3.3 农药混用与助剂对农药的影响 | 第15-16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基础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1.1 智能人工气候室 | 第18页 |
2.1.2 供试水稻 | 第18页 |
2.1.3 供试虫源 | 第1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2.3 主要试验试剂 | 第18-19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不同品种水稻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补偿作用 | 第20-28页 |
3.1 前言 | 第20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3.3.1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 第21页 |
3.3.2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为害的补偿作用 | 第21-22页 |
3.3.3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3.4.1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 第22-24页 |
3.4.2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为害的补偿作用 | 第24-26页 |
3.5 讨论 | 第26-28页 |
第四章 非靶标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 第28-38页 |
4.1 前言 | 第28-2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4.2.2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4.3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30-35页 |
4.4.1 四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发育和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4.4.2 四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蛹重、蛹历期和羽化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4.4.3 四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生殖力的影响 | 第33-35页 |
4.5 结论 | 第35-38页 |
第五章 不同助剂对农药减量的影响 | 第38-44页 |
5.1 前言 | 第38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5.2.2 环境条件 | 第38-39页 |
5.2.3 实验设计及处理 | 第39-4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1页 |
5.4 讨论 | 第41-44页 |
本文小结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