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诸子前哲学论文

《周易》经传韵文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第5-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绪论第12-20页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2页
    二、研究史回顾第12-18页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周易》经传概述第20-33页
    第一节 《周易》经传的成书时代与编著者第20-23页
    第二节 《周易》经传中的韵文第23-33页
        一、历来音韵学者对《周易》经传韵文的整理与研究第23-27页
        二、《周易》经传韵文异疑处举例辨析第27-33页
第二章 《周易》经传韵文的押韵特点及审美效果第33-50页
    第一节 《易经》卦爻辞押韵特色第33-39页
        一、少数占辞无意入韵第35-36页
        二、句句用韵第36-37页
        三、换韵第37-38页
        四、偶韵第38页
        五、虚字脚入韵第38-39页
    第二节 《易传》韵文入韵及押韵特点第39-43页
        一、每句末一实字入韵第39-40页
        二、《易传》中经文不入韵第40-41页
        三、《易传·彖传》的解卦名之句不入韵第41页
        四、《易传》中感叹之辞不入韵第41页
        五、首句入韵,隔句押韵第41-42页
        六、句句用韵第42页
        七、换韵第42-43页
    第三节 《周易》经传韵文多样化的形式第43-47页
        一、二言韵文第43-45页
        二、三言韵文第45-46页
        三、四言韵文第46页
        四、杂言韵文第46-47页
    第四节 《周易》经传韵文的声律及辞采第47-50页
第三章 《周易》经传韵文中的取象立意第50-56页
    第一节 《周易》经传韵文中“取象立意”的表达第50-53页
    第二节“取象立意”中蕴含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第53-56页
第四章 《周易》经传韵文生成原因探微第56-67页
    第一节 《易经》韵文生成原因第56-61页
        一、《易经》对原始歌谣的承袭和再创造第56-59页
        二、《易经》引诗为占的传统第59-60页
        三、韵文得天独厚的优势第60-61页
    第二节 《易传》韵文生成原因第61-67页
        一、《易经》韵文的影响第61-63页
        二、学术大环境的影响第63页
        三、创作者用韵意识觉醒第63-64页
        四、韵文易于记诵便于传播的优势第64-67页
结语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 《周易》经传韵文辑录第72-97页
    《易经》韵文辑录第72-82页
    《易传》韵文辑录第82-97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魏晋有无之辨研究
下一篇:动物权利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