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2.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选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一、关于“孝”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15-22页 |
(一)“孝”、“孝道”和“孝道”文化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二)“孝道”文化的基本内容 | 第16-19页 |
1.善事父母 | 第16-17页 |
2.爱惜生命 | 第17页 |
3.尊长爱幼 | 第17-18页 |
4.修身养性 | 第18页 |
5.移孝作忠 | 第18-19页 |
(三)“孝道”文化的本质特征 | 第19-22页 |
1.政治伦理性 | 第19页 |
2.道德修养性 | 第19-20页 |
3.社会实践性 | 第20-22页 |
二、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起源、形成及历史变迁 | 第22-30页 |
(一)传统“孝道”文化的起源及形成 | 第22-26页 |
(二)传统孝道的历史演变 | 第26-30页 |
三、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发展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 第30-39页 |
(一)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 第30-34页 |
1.传统“孝道”文化的积极作用 | 第30-32页 |
2.传统“孝道”文化的消极作用 | 第32-34页 |
(二)传统“孝道”文化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1.传统“孝道”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 第34-36页 |
2.传统“孝道”文化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四、传统“孝道”文化转型的必要性及思路 | 第39-46页 |
(一)传统“孝道”文化转型的必要性 | 第39-42页 |
1.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第39页 |
2.有助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9-40页 |
3.有助于破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文化现代化困境 | 第40-41页 |
4.有助于破解中国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难题 | 第41-42页 |
(二)传统“孝道”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理路 | 第42-46页 |
1.重塑“慎终追远”的施孝理念,培养形成符合现代社会的孝敬意识 | 第42-43页 |
2.把德治与法治有效结合,建立完善弘扬传统“孝道”文化的保障机制 | 第43-44页 |
3.结合新时代特征,培养形成以关爱为核心的新型孝道文化 | 第44-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