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PPP模式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PPP模式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网络分析法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南县水利工程PPP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 | 第22-37页 |
2.1 PPP模式概述 | 第22-27页 |
2.1.1 PPP模式的定义 | 第22-23页 |
2.1.2 PPP模式的典型特征 | 第23-24页 |
2.1.3 PPP模式的优势 | 第24-25页 |
2.1.4 PPP模式的适用领域 | 第25页 |
2.1.5 PPP模式的运作模式 | 第25-27页 |
2.2 项目概况 | 第27-32页 |
2.2.1 项目基本信息 | 第27-29页 |
2.2.2 项目实施背景 | 第29-30页 |
2.2.3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 第30-32页 |
2.3 项目现状分析 | 第32-36页 |
2.3.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 第32页 |
2.3.2 项目施工条件分析 | 第32-34页 |
2.3.3 项目合同条件分析 | 第34-35页 |
2.3.4 项目公司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南县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识别 | 第37-44页 |
3.1 PPP项目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 第37-39页 |
3.1.1 PPP项目风险的定义 | 第37-38页 |
3.1.2 PPP项目的风险特征 | 第38-39页 |
3.2 水利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 第39-40页 |
3.2.1 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 第39页 |
3.2.2 水利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步骤 | 第39-40页 |
3.3 南县水利工程PPP项目承包商风险识别 | 第40-43页 |
3.3.1 南县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的分解 | 第40-41页 |
3.3.2 南县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的分类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ANP的风险分析模型构建 | 第44-54页 |
4.1 网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44-51页 |
4.1.1 概述 | 第44页 |
4.1.2 ANP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44-49页 |
4.1.3 ANP和AHP的特征比较 | 第49-50页 |
4.1.4 ANP的基本步骤 | 第50页 |
4.1.5 ANP的计算机实现过程——Super Decision软件 | 第50-51页 |
4.2 南县水利工程PPP项目承包商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第51页 |
4.2.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页 |
4.2.2 构建ANP模型 | 第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第五章 南县水利工程PPP项目承包商风险评价与应对 | 第54-67页 |
5.1 基于SD软件的ANP模型建立 | 第54-56页 |
5.1.1 建立风险因素关联表 | 第54-55页 |
5.1.2 构建SD软件中的ANP模型 | 第55-56页 |
5.2 比较与计算 | 第56-59页 |
5.2.1 建立比较判断矩阵 | 第57-58页 |
5.2.2 计算未加权超矩阵 | 第58页 |
5.2.3 计算加权超矩阵 | 第58-59页 |
5.2.4 计算极限超矩阵 | 第59页 |
5.3 ANP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5.3.1 风险因素分级 | 第59-63页 |
5.3.2 南县水利工程PPP项目承包商风险应对措施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附录B 南县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因素影响关系 | 第74-76页 |
附录C 风险因素比较矩阵 | 第76-81页 |
附录D 风险因素未加权超矩阵 | 第81-82页 |
附录E 风险因素加权超矩阵 | 第82-83页 |
附录F 风险因素极限超矩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