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1.1.1 选题缘起 | 第15-16页 |
1.1.2 发现问题 | 第16页 |
1.2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梳理 | 第27-39页 |
2.1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 | 第27-28页 |
2.1.1 具有“公共性”的“空间形体” | 第27页 |
2.1.2 功能复合的空间载体 | 第27-28页 |
2.1.3 激发学生的艺术体验 | 第28页 |
2.2 艺术体验 | 第28-32页 |
2.2.1 体验的哲学观 | 第29页 |
2.2.2 艺术即体验 | 第29-30页 |
2.2.3 本研究中艺术体验的界定 | 第30-32页 |
2.3 建筑现象学理论梳理 | 第32-35页 |
2.3.1 建筑场所现象学 | 第33页 |
2.3.2 建筑知觉现象学 | 第33-35页 |
2.3.3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第35页 |
2.4 建筑现象学与本研究的关联性 | 第35-38页 |
2.4.1 “锚固” | 第35-36页 |
2.4.2 “知觉的首要性” | 第36-37页 |
2.4.3 “游走的路径” | 第37页 |
2.4.4 引入建筑现象学的意义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校园公共空间如何激发艺术体验——以厦门大学为例 | 第39-93页 |
3.1 关于厦门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初步调查 | 第39-43页 |
3.1.1 问卷调查 | 第40-41页 |
3.1.2 半结构化访谈 | 第41-42页 |
3.1.3 调查结论 | 第42-43页 |
3.2 “锚固”----统一于场所精神的厦门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整体环境 | 第43-62页 |
3.2.1 基于自然要素的体验 | 第43-50页 |
3.2.2 基于人文要素的体验 | 第50-62页 |
3.2.3 小结 | 第62页 |
3.3 “知觉的首要性”——激发学生身体知觉的厦门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节点 | 第62-80页 |
3.3.1 在场 | 第63-65页 |
3.3.2 感知与空间质料 | 第65-73页 |
3.3.3 行动与空间结构 | 第73-78页 |
3.3.4 认知与空间秩序 | 第78-80页 |
3.3.5 小结 | 第80页 |
3.4 “游走的路径”----促进艺术体验叠加的厦门大学公共空间序列 | 第80-91页 |
3.4.1 人流量调查 | 第81-83页 |
3.4.2 路径体验 | 第83-88页 |
3.4.3 觅径体验 | 第88-89页 |
3.4.4 情境体验 | 第89-91页 |
3.4.5 小结 | 第9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四章 激发艺术体验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初探 | 第93-113页 |
4.1 设计原则:重返于物 | 第93-94页 |
4.1.1 回归现象本身 | 第93-94页 |
4.1.2 尊重主体体验 | 第94页 |
4.2 设计目的:艺术体验 | 第94-95页 |
4.2.1 实现身体与环境互动的需求 | 第94-95页 |
4.2.2 从艺术体验到自我认知 | 第95页 |
4.3 设计手法:还原 | 第95-96页 |
4.3.1 现象学中的还原 | 第95页 |
4.3.2 还原手法的内涵 | 第95-96页 |
4.3.3 还原手法的应用 | 第96页 |
4.4 还原空间本质,联系场所锚固点 | 第96-99页 |
4.4.1 呼应自然要素 | 第97-98页 |
4.4.2 延续人文要素 | 第98-99页 |
4.5 还原物质属性,激发身体知觉体验 | 第99-102页 |
4.5.1 回归质料本身 | 第100-101页 |
4.5.2 强化空间结构 | 第101页 |
4.5.3 具象空间秩序 | 第101-102页 |
4.6 还原体验情境,建构空间序列 | 第102-104页 |
4.6.1 串联空间序列的韵律体现 | 第102-103页 |
4.6.2 多样化路径 | 第103页 |
4.6.3 空间情境的营造 | 第103-104页 |
4.7 理论指导实践——以“厦门大学翔安校区'音乐岛'景观及音乐台建筑设计研究项目”为例 | 第104-111页 |
4.7.1 项目概况 | 第104-105页 |
4.7.2 激发艺术体验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手法应用 | 第105-111页 |
4.8 本章小节 | 第111-113页 |
结语 | 第113-117页 |
研究成果 | 第114-116页 |
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项目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