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电影艺术风格演变研究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绪论 | 第12-16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话语的坚守:在本土与漂泊中追寻 | 第16-26页 |
| 第一节 许鞍华的香港 | 第16-22页 |
| 一、许鞍华的“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 | 第16-17页 |
| 二、空间叙事:城市、文化与电影 | 第17-22页 |
| 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本土回归 | 第22-26页 |
| 一、个体对文化身份的寻找 | 第22-23页 |
| 二、身份认同与主体性建构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风格的演变:主题与语言的多元呈现 | 第26-46页 |
| 第一节 充满激情的早期探索 | 第27-31页 |
| 一、本土意识下的人文主义与“香港性” | 第27-28页 |
| 二、多视点叙事语言 | 第28-31页 |
| 第二节 跌宕起伏中的中期发展 | 第31-39页 |
| 一、离散叙述和家国情怀 | 第31-34页 |
| 二、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实践 | 第34-39页 |
| 第三节 回归现实:后期超越 | 第39-46页 |
| 一、对现实题材的成功坚守 | 第39-43页 |
| 二、回归日常叙事 | 第43-46页 |
| 第三章 镜像生活:许鞍华电影的审美价值 | 第46-52页 |
| 第一节 “电影作者”的审美视角 | 第46-47页 |
| 第二节 诗意写实与永恒之思 | 第47-49页 |
| 一、写实的电影语言 | 第47-48页 |
| 二、写意的电影语言 | 第48-49页 |
| 第三节 情景交融的抒情美学 | 第49-52页 |
| 第四章 家国本色:许鞍华电影的人文关怀 | 第52-56页 |
| 第一节 人文关怀和家园追寻 | 第52-53页 |
| 第二节 电影的追求与直面宿命 | 第53-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附录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