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一、现实背景 | 第12-13页 |
二、理论背景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三、述评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0-2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第五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3页 |
二、可能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信息服务业技术效率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24-26页 |
一、信息服务业 | 第24-25页 |
二、技术效率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基本理论 | 第26-27页 |
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26页 |
二、技术效率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技术效率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 第27-30页 |
一、技术效率促进信息服务业的机理分析 | 第27-29页 |
二、技术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0-38页 |
第一节 我国信息服务业总体发展现状 | 第30-35页 |
一、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 第31-33页 |
二、信息服务业投入规模持续扩大 | 第33-34页 |
三、信息服务业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7页 |
一、信息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内容狭窄 | 第35-36页 |
二、信息服务组织不完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 第36页 |
三、资金投资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第36页 |
四、管理人员认识不足,信息意识缺乏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中国信息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 | 第38-49页 |
第一节 测算方法 | 第38-41页 |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第38-39页 |
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 | 第39-40页 |
三、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方法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41页 |
一、产出指标 | 第41页 |
二、投入指标 | 第41页 |
第三节 测算方法的比较 | 第41-42页 |
第四节 信息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42-46页 |
第五节 DEA技术效率的分解 | 第46-48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信息服务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9-56页 |
第一节 理论假设 | 第49-51页 |
一、知识溢出 | 第49页 |
二、信息化水平 | 第49页 |
三、金融支持 | 第49-50页 |
四、政府行为 | 第50页 |
五、人力资本 | 第50页 |
六、全员劳动生产率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 第51-52页 |
一、变量选取 | 第51-52页 |
二、模型设定 | 第52页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技术效率对信息服务业产出增长贡献的研究 | 第56-60页 |
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 第56页 |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一、描述性统计 | 第56-57页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60-64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第61-62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