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滑坡稳定性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2 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分析研究 | 第13-14页 |
1.3 技术路线及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川藏公路前龙段Ⅰ~#滑坡特征分析 | 第16-23页 |
2.1 滑坡地质条件 | 第16-20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16-17页 |
2.1.2 地层岩性 | 第17-18页 |
2.1.3 地质构造 | 第18-20页 |
2.1.4 气象与水文地质 | 第20页 |
2.1.5 地震 | 第20页 |
2.2 滑坡变形及滑动特征 | 第20-21页 |
2.3 滑坡成因及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滑坡整治措施及稳定性计算 | 第23-34页 |
3.1 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23-30页 |
3.1.1 极限平衡稳定性计算 | 第23-27页 |
3.1.2 基于GeoStudio的稳定性计算 | 第27-30页 |
3.2 滑坡整治工程措施 | 第30-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滑坡整治效果研究分析 | 第34-45页 |
4.1 20~#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工程效果分析 | 第34-41页 |
4.1.1 整治前后滑坡推力分析 | 第34-35页 |
4.1.2 桩身剪力及弯矩分析 | 第35-36页 |
4.1.3 深孔位移监测 | 第36-39页 |
4.1.4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顶位移监测 | 第39-41页 |
4.2 地下水监测及排水措施效果分析 | 第41-43页 |
4.2.1 以往地下水监测 | 第42-43页 |
4.2.2 现今排水措施调查及分析 | 第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基于GEOSTUDIO分析整治工程效果 | 第45-67页 |
5.1 GEOSTUDIO简介 | 第45页 |
5.2 各工况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45-49页 |
5.2.1 支护前的稳定性分析 | 第45-47页 |
5.2.2 应力塑性破坏区分析 | 第47-49页 |
5.3 支护措施后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49-55页 |
5.3.1 支护后的稳定性分析 | 第49-53页 |
5.3.2 支护后应力塑性破坏区分析 | 第53-55页 |
5.4 地震响应对西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61页 |
5.4.1 支护前后地震响应对滑坡稳定性的分析 | 第56-60页 |
5.4.2 支护前后地震响应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60-61页 |
5.5 排水措施及加固支护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61-65页 |
5.5.1 采用排水措施前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61-62页 |
5.5.2 采用排水措施后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62-63页 |
5.5.3 采用排水措施并加固支护后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63-6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