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从“案头之作”到“场上之曲” | 第12-23页 |
第一节 案头之上的《劝农》 | 第12-16页 |
一、《牡丹亭》全本中的《劝农》 | 第12-15页 |
二、《牡丹亭》曲本中的《劝农》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舞台之上的《劝农》 | 第16-23页 |
一、宫廷的《劝农》演出 | 第16-18页 |
二、戏班的《劝农》演出 | 第18-20页 |
三、民间的《劝农》演出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劝农》的审美探究 | 第23-32页 |
第一节 以歌舞演仪式之美 | 第23-26页 |
一、劝农仪式的起源与发展 | 第23-25页 |
二、劝农文学与劝农戏曲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借仪式戏成和谐之美 | 第26-32页 |
一、统治者:“礼之用,和为贵” | 第26-27页 |
二、汤显祖: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表达 | 第27-29页 |
三、观众:“以和为美”的审美观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由《劝农》探讨戏曲本源的回归 | 第32-43页 |
第一节 戏曲《劝农》与仪式劝农的区分 | 第32-37页 |
一、“没有神话的仪式”——戏曲与仪式的功能区分 | 第32-34页 |
二、“融入剧情的仪式”——《劝农》与祭祀仪式剧的区分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对戏曲本体研究的反思 | 第37-43页 |
一、对戏曲本体之“剧”、“诗”、“乐”等学说的存疑 | 第37-38页 |
二、戏曲的程式美 | 第38-40页 |
三、《劝农》对戏曲保护的启发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