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基于数据流挖掘的网络流量识别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9-12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存在问题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3-15页
第2章 网络流量识别技术研究第15-36页
    2.1 网络流量识别概述第15-22页
        2.1.1 网络流量识别方法第17-20页
        2.1.2 网络流量识别评价标准第20-21页
        2.1.3 网络流量识别过程第21-22页
    2.2 在线网络流量识别第22-29页
        2.2.1 数据流挖掘技术第22-24页
        2.2.2 Spark Streaming流数据处理过程第24-26页
        2.2.3 在线网络流量识别方案第26-29页
    2.3 网络流特征选择第29-32页
        2.3.1 ReliefF方法去除无关属性第29-30页
        2.3.2 CFS方法去除冗余属性第30-31页
        2.3.3 基于投票策略的组合特征选择第31-32页
    2.4 数据流挖掘的网络流量识别方法第32-35页
        2.4.1 数据流分类的网络流量识别第33页
        2.4.2 数据流聚类的网络流量识别第33-34页
        2.4.3 两种网络流量识别方法对比分析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数据流分类的网络流量识别第36-59页
    3.1 网络流量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3.1.1 网络流量概念漂移第36页
        3.1.2 网络流量类型偏态分布第36-37页
    3.2 数据流分类的网络流量识别算法第37-49页
        3.2.1 CVFDT算法分析第37-42页
        3.2.2 基于CVFDT的改进算法第42-46页
        3.2.3 AG_CVFDT算法的Spark并行化第46-49页
    3.3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第49-57页
        3.3.1 实验方案第49页
        3.3.2 实验环境与实验数据第49-51页
        3.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1-57页
    3.4 在线网络流量识别系统应用第57-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数据流聚类的网络流量识别第59-72页
    4.1 数据流聚类的网络流量识别算法第59-61页
        4.1.1 GDDSC算法整体过程第59-60页
        4.1.2 相关概念定义第60-61页
    4.2 在线处理过程第61-63页
        4.2.1 在线算法第61-62页
        4.2.2 快照缓存管理第62-63页
    4.3 离线处理过程第63-65页
        4.3.1 离线算法第63-64页
        4.3.2 演化分析第64页
        4.3.3 孤立点处理第64-65页
        4.3.4 GDDSC算法分析第65页
    4.4 数据流聚类的网络流量识别方案第65-67页
        4.4.1 基于GDDSC的网络流量识别过程第65-66页
        4.4.2 聚类簇与应用类型映射规则第66-67页
    4.5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第67-71页
        4.5.1 实验方案第67页
        4.5.2 实验环境与实验数据第67-68页
        4.5.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8-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5.1 本文工作总结第72-73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应用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Spark的SVM算法优化及在文本分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