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试验猪的种质特性与利用 | 第12-14页 |
1.1.1 豫南黑猪的种质特性与利用 | 第12-13页 |
1.1.2 苏太猪的种质特征与开发利用 | 第13页 |
1.1.3 巴克夏猪的种质特征与开发利用 | 第13-14页 |
1.1.4 杜洛克猪的种质特征与开发利用 | 第14页 |
1.2 猪的杂交改良 | 第14-15页 |
1.2.1 引入杂交 | 第14页 |
1.2.2 级进杂交 | 第14-15页 |
1.3 猪肌肉品质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1 肌内脂肪含量 | 第15-16页 |
1.3.2 p H值 | 第16页 |
1.3.3 肉色 | 第16页 |
1.3.4 嫩度 | 第16-17页 |
1.3.5 系水力 | 第17页 |
1.4 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4.1 猪H-FABP基因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2 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 第18-19页 |
1.4.3 猪H-FABP基因SNP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第19-21页 |
引言 | 第21-23页 |
第一章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生长性能及体尺性状的研究 | 第23-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1.1 试验动物及日粮组成 | 第23页 |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第23-24页 |
1.3 指标测定 | 第24-25页 |
1.3.1 生长性能 | 第24页 |
1.3.2 体尺及组织器官性状 | 第24-25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2.1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日增重与料重比比较分析 | 第25页 |
2.2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体尺测定 | 第25-26页 |
2.3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组织器官评定 | 第26-27页 |
2.3.1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的消化系统主要脏器测定 | 第26-27页 |
2.3.2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的循环、呼吸、泌尿系统主要脏器测定 | 第27页 |
3 讨论 | 第27-29页 |
3.1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生长性能的比较 | 第27页 |
3.2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体型比较 | 第27-28页 |
3.3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组织器官比较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屠宰性能及肉质性能测定研究 | 第29-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1.1 材料 | 第29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29页 |
1.1.2 试验仪器 | 第29页 |
1.1.3 试验试剂 | 第29页 |
1.2 方法 | 第29-30页 |
1.2.1 胴体品质测定 | 第29-30页 |
1.2.2 常规肉质性状测定 | 第30页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2.1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胴体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 第30-31页 |
2.2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的肉质性状测定与分析 | 第31-32页 |
2.3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 第32页 |
2.4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肌肉氨基酸组成的测定与分析 | 第32-33页 |
2.5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肌肉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 第33-34页 |
2.6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肉脂肪酸组成的测定与分析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8页 |
3.1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 | 第35-36页 |
3.2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肉的氨基酸含量和评分 | 第36页 |
3.3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肉脂肪酸组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的多态性研究 | 第38-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1.2 仪器与试剂 | 第38-39页 |
1.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8页 |
1.2.2 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1.2.3 PCR相关试剂、Marker、内切酶 | 第39页 |
1.3 溶液配制 | 第39-40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1.4.1 提取猪耳组织基因组DNA | 第40页 |
1.4.2 DNA质量检测 | 第40-41页 |
1.4.3 H-FABP基因的PCR扩增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2.1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H-FABP基因SNP位点PCR扩增结果 | 第42-43页 |
2.2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H-FABP基因SNP位点PCR-RFLP分型及测序 | 第43-46页 |
2.3 豫南黑猪及其杂交后代猪H-FABP基因SNP的遗传特征分析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