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研究现状评析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1.4.2 现实意义 | 第18-19页 |
1.5 研究特点及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20-25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1.1 医师 | 第20页 |
2.1.2 人格 | 第20-21页 |
2.1.3 伦理困境 | 第21页 |
2.1.4 医疗决策 | 第21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21-25页 |
2.2.1 人格特质理论 | 第21-22页 |
2.2.2 风险决策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博弈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 第25-2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3.2.1 文献分析法 | 第25页 |
3.2.2 比较分析法 | 第25页 |
3.2.3 量表调查法 | 第25-26页 |
3.2.4 问卷调查法 | 第26页 |
3.2.5 spss统计分析法 | 第26-27页 |
3.3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3.4 质量控制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29-45页 |
4.1 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 第29-32页 |
4.2 研究对象的人格特征 | 第32-33页 |
4.3 人口社会学特征与医疗决策的相关性 | 第33-36页 |
4.3.1 性别与医疗决策的相关性 | 第33页 |
4.3.2 年龄与医疗决策的相关性 | 第33-34页 |
4.3.3 学历与医疗决策的相关性 | 第34页 |
4.3.4 职称与医疗决策的相关性 | 第34页 |
4.3.5 宗教信仰与医疗决策的相关性 | 第34-35页 |
4.3.6 医师收入与医疗决策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4.3.7 家庭情况与医疗决策的相关性 | 第36页 |
4.4 人格特征与医疗决策的相关性 | 第36-45页 |
4.4.1 人格特征与医疗决策主体认知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4.4.2 人格特征与医疗决策效果评价的相关性 | 第37-38页 |
4.4.3 人格特征与决策冲突下实施治疗态度的相关性 | 第38-39页 |
4.4.4 人格特征与决策冲突中应对方法认知的相关性 | 第39-40页 |
4.4.5 人格特征与决策冲突下责任认知的相关性 | 第40-41页 |
4.4.6 人格特征与权益位阶认知评价的相关性 | 第41-45页 |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 第45-50页 |
5.1 影响医师医疗决策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5.1.1 性别与年龄对医疗决策的影响 | 第45页 |
5.1.2 家庭条件与收入对医疗决策的影响 | 第45页 |
5.1.3 学历与职称对医疗决策的影响 | 第45-46页 |
5.1.4 宗教信仰对医疗决策的影响 | 第46页 |
5.2 影响医师医疗决策的人格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5.2.1 宜人性、外向性人格对医疗决策主体认知的影响 | 第46页 |
5.2.2 严谨性人格对医疗决策效果评价的影响 | 第46页 |
5.2.3 开放性人格对决策冲突中应对方式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4 神经质人格特征对医师责任认知的影响 | 第47页 |
5.3 伦理困境下医疗决策的相关问题分析 | 第47-50页 |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 第50-53页 |
6.1 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与伦理学培训 | 第50-51页 |
6.1.1 神经质人格增强理性认识 | 第50页 |
6.1.2 严谨性人格鼓励大胆变通 | 第50页 |
6.1.3 宜人性人格加强责任意识 | 第50-51页 |
6.1.4 外向性人格强化与患者沟通 | 第51页 |
6.1.5 开放型人格强化自我约束 | 第51页 |
6.2 根据不同的人格特征,协调人员配置 | 第51页 |
6.3 求助专业人员处理伦理问题 | 第51-52页 |
6.4 完善医疗法律制度,缓解伦理冲突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