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论第9-17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9-11页
        1.1.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1-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4-15页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的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5页
        1.3.3 研究的创新点第15-17页
第2章 移动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相关概念第17-30页
    2.1 移动互联网概述第17-20页
        2.1.1 移动互联网的含义第17-18页
        2.1.2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第18-19页
        2.1.3 移动互联网发展概况第19-20页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相关概念第20-24页
        2.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含义第20-21页
        2.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含义第21-22页
        2.2.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第22-24页
    2.3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影响第24-30页
        2.3.1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积极影响第24-26页
        2.3.2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消极影响第26-30页
第3章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第30-44页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第30-33页
        3.1.1 理论探索日益丰富第30-31页
        3.1.2 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第31-32页
        3.1.3 网络素质日益增强第32-33页
        3.1.4 人员结构逐步完善第33页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第33-38页
        3.2.1 队伍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削弱第33-35页
        3.2.2 运用移动互联网工作能力差第35-36页
        3.2.3 缺乏专业化移动互联网队伍第36页
        3.2.4 考评忽视移动互联网的因素第36-37页
        3.2.5 移动互联网相关制度不健全第37-38页
        3.2.6 队伍工作积极性和动力不足第38页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第38-44页
        3.3.1 高校师生价值观受到影响第38-40页
        3.3.2 移动互联网认知存在误区第40-41页
        3.3.3 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第41-42页
        3.3.4 领导队伍的重视程度不够第42-44页
第4章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第44-58页
    4.1 提高移动互联网认识水平第44-45页
        4.1.1 加深移动互联网的认识第44页
        4.1.2 建立“移动互联网+”思维第44-45页
    4.2 组建专业化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第45-47页
        4.2.1 建立严格的选拔准入制度第45-46页
        4.2.2 组建五支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第46-47页
    4.3 提升运用移动互联网能力第47-50页
        4.3.1 加强移动互联网知识培训第47-48页
        4.3.2 增强移动互联网素质培养第48页
        4.3.3 建立系统完善的培训机制第48-50页
    4.4 打造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第50-53页
        4.4.1 完善考评指标体系第50-52页
        4.4.2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第52-53页
    4.5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网络生态圈第53-58页
        4.5.1 搭建好移动互联网教育平台第54-55页
        4.5.2 打造新型手机移动办公系统第55-56页
        4.5.3 优化高校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不同根系直径树种根系觅食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网络舆情引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