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 1.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第12-17页 | 
| 1.2.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 1.2.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优点 | 第13页 | 
| 1.2.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存在的缺点 | 第13-14页 | 
| 1.2.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 | 第14-15页 | 
| 1.2.5 影响阳极催化剂的因素 | 第15-16页 | 
| 1.2.6 阳极催化剂载体及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3 石墨烯的性质和制备 | 第17-18页 | 
| 1.4 介孔碳的性质和制备 | 第18-19页 | 
| 1.5 碳纳米管的性质和制备 | 第19-20页 | 
| 1.6 碳材料杂原子掺杂 | 第20页 | 
| 1.7 本文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 1.7.1 本文的选题背景 | 第20-21页 | 
| 1.7.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实验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23-30页 | 
| 2.1 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 2.1.1 化学试剂 | 第23-24页 |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 2.2 催化剂电极的制备 | 第24-26页 | 
| 2.2.1 玻碳电极的处理 | 第24-25页 | 
| 2.2.2 催化剂电极的制备 | 第25-26页 | 
| 2.3 物性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6页 |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6页 |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6-27页 |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7页 | 
| 2.3.5 拉曼光谱(Raman) | 第27页 | 
| 2.3.6 氮气物理吸附仪 | 第27-28页 | 
|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28-30页 | 
| 2.4.1 循环伏安法(CV) | 第28-29页 | 
| 2.4.2 计时安培法(CA) | 第29页 | 
| 2.4.3 线性扫描伏安法(LSV) | 第29-30页 | 
| 第3章 N,P共掺杂介孔碳负载PtCo_x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0-44页 |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 3.2 催化剂制备过程 | 第31-32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 3.3.1 氮气物理吸附测试 | 第32页 | 
| 3.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2-33页 | 
| 3.3.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3-34页 | 
| 3.3.4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 3.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5-37页 | 
| 3.4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7-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氮掺杂的碳纳米管改性石墨烯/铂催化剂复合物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4-56页 |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 4.2 实验制备过程 | 第45-46页 | 
| 4.2.1 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45页 | 
| 4.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5-46页 | 
| 4.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6-51页 | 
| 4.3.1 X射线衍射的分析 | 第46-47页 | 
| 4.3.2 拉曼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析 | 第48页 | 
| 4.3.4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析 | 第48-50页 | 
| 4.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 | 第50-51页 | 
| 4.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1-5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