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1 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 | 第23-25页 |
2.1.1 贫困的概念 | 第23-24页 |
2.1.2 扶贫的概念 | 第24页 |
2.1.3 精准扶贫的概念 | 第24-25页 |
2.2 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2.2.1 参与式发展理念 | 第25-26页 |
2.2.2 合作型反贫困理念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当前基层政府精准扶贫优势、困难与问题 | 第27-33页 |
3.1 基层政府精准扶贫的优势 | 第27-28页 |
3.1.1 基层政府与群众联系最密切 | 第27-28页 |
3.1.2 基层政府工作方法多样灵活 | 第28页 |
3.1.3 基层政府对上级政策理解更深刻 | 第28页 |
3.1.4 基层政府综合协调能力强 | 第28页 |
3.2 基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困难 | 第28-29页 |
3.2.1 资源相对较少 | 第28-29页 |
3.2.2 资金严重不足 | 第29页 |
3.2.3 视野不够开阔 | 第29页 |
3.3 基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问题 | 第29-32页 |
3.3.1 扶贫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 第29-30页 |
3.3.2 扶贫对象识别不够精准 | 第30页 |
3.3.3 产业扶贫缺乏总体规划及可持续性 | 第30-31页 |
3.3.4 扶贫先扶志未得到足够重视 | 第31页 |
3.3.5 扶贫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商河县玉皇庙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成效与问题 | 第33-44页 |
4.1 商河县玉皇庙镇贫困村现状分析 | 第33-35页 |
4.1.1 商河县玉皇庙镇总体概况 | 第33页 |
4.1.2 商河县玉皇庙镇贫困村及贫困户家庭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4.2 商河县玉皇庙镇精准扶贫措施 | 第35-38页 |
4.2.1 “精准识贫+扶贫”模式 | 第35-36页 |
4.2.2 “商业保险+扶贫”模式 | 第36页 |
4.2.3 “全民就业+扶贫”模式 | 第36-37页 |
4.2.4 “党政建设+扶贫”模式 | 第37页 |
4.2.5 “特色产业+扶贫”模式 | 第37-38页 |
4.2.6 “本土加工+扶贫”模式 | 第38页 |
4.3 商河县玉皇庙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 第38-42页 |
4.3.1 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 第38页 |
4.3.2 富民产业多元发展 | 第38-39页 |
4.3.3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 第39-40页 |
4.3.4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 第40-42页 |
4.4 商河县玉皇庙镇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问题 | 第42-43页 |
4.4.1 经济欠发达,财政支持能力弱 | 第42页 |
4.4.2 现代农业发展不充分,产出效益低 | 第42页 |
4.4.3 农民主观能动性较低,扶贫人员引导不到位 | 第42-43页 |
4.4.4 扶贫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扶贫力量仍然薄弱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基层政府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的对策 | 第44-49页 |
5.1 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 第44-45页 |
5.2 盘活闲置资产,整合帮扶资金,创新金融扶贫机制 | 第45-46页 |
5.3 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农业品牌 | 第46-47页 |
5.4 发挥“能人”带头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农民脱贫积极性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