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文章框架与创新 | 第13-14页 |
1.3.1 文章框架 | 第13-14页 |
1.3.2 文章创新之处 | 第14页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2.1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综述 | 第15-16页 |
2.2 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综述 | 第16-20页 |
2.2.1 古典贸易理论 | 第16-17页 |
2.2.2 新兴贸易理论 | 第17-18页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2.2.4 企业资源论 | 第19页 |
2.2.5 企业能力理论 | 第19-20页 |
2.3 国内外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2.3.1 国外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3.2 国内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2.3.3 轨道交通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3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竞争现状研究 | 第25-37页 |
3.1 中国中车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3.2 中国中车合并概况 | 第27-32页 |
3.2.1 合并动因 | 第27-28页 |
3.2.2 合并后中国中车概况 | 第28-32页 |
3.3 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情况 | 第32-35页 |
3.3.1 中车主要业务 | 第32-33页 |
3.3.2 中车经营情况 | 第33-35页 |
3.4 中车主要市场及订单情况 | 第35-37页 |
3.4.1 中国中车市场分布 | 第35-36页 |
3.4.2 中国中车主要订单情况 | 第36-37页 |
4 国外竞争企业现状及对比分析 | 第37-54页 |
4.1 庞巴迪运输集团竞争现状 | 第37-40页 |
4.2 阿尔斯通集团竞争现状 | 第40-43页 |
4.3 西门子交通部门竞争现状 | 第43-47页 |
4.4 中国中车及国外主要企业竞争状况对比分析 | 第47-54页 |
5 中国中车国际竞争力测评模型及科学性分析 | 第54-61页 |
5.1 竞争力模型建立的主要参考 | 第54-55页 |
5.2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5-59页 |
5.2.1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55-56页 |
5.2.2 中国中车国际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 第56-57页 |
5.2.3 评价指标的含义概述 | 第57-59页 |
5.3 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中车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 | 第59-61页 |
5.3.1 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59-60页 |
5.3.2 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60-61页 |
6 中国中车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 第61-69页 |
6.1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来源 | 第61-62页 |
6.2 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第62-68页 |
6.3 结论 | 第68-69页 |
7 结论及建议 | 第69-7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9页 |
7.2 提升中国中车国际竞争力建议 | 第69-72页 |
7.3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