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城市集中供热论文

基于负荷预测的集中供热控制策略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4页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3 课题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5-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3 发展趋势第19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集中供热间接连接二次网供暖系统仿真与分析第21-35页
    2.1 MATLAB/Simulink简介第21页
    2.2 建立供热系统数学模型第21-26页
        2.2.1 换热器的数学模型第22-23页
        2.2.2 二级管网的数学模型第23-24页
        2.2.3 地热盘管的数学模型第24-25页
        2.2.4 热用户的数学模型第25-26页
    2.3 供暖热负荷调节的基本公式第26-28页
    2.4 建立供热系统仿真模型第28-32页
    2.5 供热系统仿真结果分析第32-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供热负荷预测第35-51页
    3.1 供热负荷预测的分类第35-36页
    3.2 供热负荷预测的方法第36-38页
        3.2.1 结构分析法第36页
        3.2.2 时间序列法第36-37页
        3.2.3 系统方法第37-38页
    3.3 BP神经网络第38-43页
        3.3.1 BP神经网络的结构第38-40页
        3.3.2 BP学习算法第40-42页
        3.3.3 动量BP学习算法第42页
        3.3.4 动量BP算法计算步骤第42-43页
    3.4 负荷预测的BP神经网络设计第43-45页
        3.4.1 输入变量的选择第43-44页
        3.4.2 输出变量的选择第44页
        3.4.3 隐含层节点数的选择第44-45页
        3.4.4 传递函数的选择第45页
        3.4.5 初始权值的选择第45页
        3.4.6 训练方式第45页
    3.5 样本数据的预处理第45-46页
        3.5.1 历史负荷数据的预处理第45-46页
        3.5.2 输入、输出参数的预处理第46页
    3.6 动量BP网络预测的仿真与分析第46-50页
        3.6.1 确定网络历史数据第46-48页
        3.6.2 建立BP神经网络第48页
        3.6.3 供水温度预测第48-50页
    3.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与调节第51-71页
    4.1 热力站的自动控制第51-54页
        4.1.1 热力站工作原理第52-53页
        4.1.2 热力站自控系统结构图第53页
        4.1.3 换热站温度控制系统第53-54页
        4.1.4 二次管网的循环泵控制第54页
        4.1.5 二次管网的定压补水控制第54页
    4.2 热力站的调节第54-55页
        4.2.1 一次网调节第55页
        4.2.2 二次网调节第55页
    4.3 热力站温控系统控制算法研究第55-57页
        4.3.1 常规PID控制第56页
        4.3.2 模糊控制第56-57页
        4.3.3 模糊PID控制第57页
    4.4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第57-61页
        4.4.1 模糊PID控制系统结构第57-58页
        4.4.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步骤第58-61页
        4.4.3 模糊推理与输出量解模糊第61页
    4.5 利用MATLAB设计模糊控制第61-63页
        4.5.1 模糊控制器的类型与结构第61-62页
        4.5.2 编辑输入和输出变量的隶属函数第62页
        4.5.3 编辑模糊控制规则第62-63页
    4.6 FIS与Simulink的连接第63-64页
        4.6.1 FIS结构文件送入工作空间第63页
        4.6.2 FIS结构文件嵌入模糊逻辑控制器模块第63-64页
    4.7 Simulink仿真与分析第64-68页
        4.7.1 常规PID控制仿真第64-66页
        4.7.2 模糊PID控制仿真第66-68页
    4.8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五章 结论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72页
    5.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第77-93页
作者简介第9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应力SMA智能混凝土梁自修复性能研究
下一篇:骨料的分布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