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收购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万科宝能案和上海新梅案 | 第8-9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第一章 反收购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反收购的概述 | 第10-12页 |
一、反收购的界定及其措施 | 第10-11页 |
二、反收购的价值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反收购中的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现状 | 第12-17页 |
一、反收购中的中小股东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 | 第12-13页 |
二、中小股东在反收购中权益受侵害的状况 | 第13-17页 |
第二章 我国反收购中的中小股东权益立法保护现状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立法体系 | 第17-18页 |
一、法律的规定 | 第17页 |
二、部门规章相关规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规范机制 | 第18-22页 |
一、反收购决策机制 | 第18-19页 |
二、信息披露机制 | 第19-20页 |
三、董事信义义务机制 | 第20-21页 |
四、反收购的监管机制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禁止机制 | 第22-24页 |
一、对“毒丸计划”的禁止 | 第22页 |
二、对“焦土战术”的禁止 | 第22页 |
三、对“绿色邮包”的禁止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域外反收购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立法经验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域外反收购的立法经验 | 第24-27页 |
一、反收购决策权的归属 | 第24-25页 |
二、信息披露制度 | 第25-26页 |
三、董事信义义务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域外反收购立法经验给我国的启示 | 第27-29页 |
一、反收购决策权模式的选择 | 第27-28页 |
二、信息披露制度 | 第28页 |
三、董事信义义务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反收购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 | 第29-38页 |
第一节 完善反收购立法体系 | 第29-30页 |
一、法律位阶的提升 | 第29页 |
二、配套法律的完善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明确反收购的决策权归属 | 第30-32页 |
一、反收购决策机制的模式选择 | 第30-31页 |
二、对于股东大会决策模式的完善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健全反收购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32-34页 |
一、强化信息披露要求 | 第32-33页 |
二、明确反收购中违反信息披露的民事责任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强化董事信义义务 | 第34-36页 |
一、明确以股东利益为判断标准 | 第34-35页 |
二、明确董事辅助股东反收购决策的义务 | 第35页 |
三、健全股权激励制度 | 第35-36页 |
第五节 加强上市公司的反收购监管 | 第36-38页 |
一、加大内幕交易的法律监管 | 第36页 |
二、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监管 | 第36-37页 |
三、健全上市公司退市的监管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