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4-29页 |
1.2.1 光电系统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情况 | 第14-16页 |
1.2.2 光电稳定平台和光电成像探测技术发展情况 | 第16-17页 |
1.2.3 多波段共孔径探测技术发展情况 | 第17-18页 |
1.2.4 机载激光器技术发展情况 | 第18-19页 |
1.2.5 空天光电远程探测系统典型产品及其技术实现途径 | 第19-29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9-30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快速空天平台光电远程探测技术理论研究 | 第32-63页 |
2.1 光电共要素并行多学科快速协同设计的总体设计方法研究 | 第32-37页 |
2.1.1 光电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优化方法 | 第32-35页 |
2.1.2 光电共要素并行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优化方法 | 第35-37页 |
2.2 基于FSM的宏微二级复合控制稳定平台技术和步进凝视扫描技术 | 第37-52页 |
2.2.1 快速控制反射镜基本理论 | 第37-40页 |
2.2.2 基于快速控制反射镜的宏微二级控制稳定平台技术研究 | 第40-45页 |
2.2.3 基于快速控制反射镜的步进凝视扫描技术研究 | 第45-52页 |
2.3 提升系统“光舱比”的多波段共孔径复杂设计技术研究 | 第52-62页 |
2.3.1 多波段共孔径复杂光学系统分析 | 第52-56页 |
2.3.2 红外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 | 第56-62页 |
2.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光电远程探测技术在某低空快速飞行平台红外探测装置研制中的应用 | 第63-76页 |
3.1 基于光电共要素并行多学科快速协同设计的总体设计 | 第64-66页 |
3.2 像方扫描与物方扫描 | 第66-69页 |
3.2.1 像方扫描方案 | 第66-68页 |
3.2.2 物方扫描 | 第68-69页 |
3.3 设计实例 | 第69-74页 |
3.3.1 光机系统多方案择优 | 第69-72页 |
3.3.2 基于FSM的二级稳像控制系统 | 第72-74页 |
3.4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光电远程探测技术在某高空飞行平台红外探测装置研制中的应用 | 第76-93页 |
4.1 基于FSM的复合轴控制快速步进凝视扫描系统的设计研究 | 第76-77页 |
4.2 设计实例 | 第77-92页 |
4.2.1 光机系统 | 第77-80页 |
4.2.2 稳定伺服控制系统 | 第80-92页 |
4.3 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基于提升系统“光舱比”的无人机光电瞄准吊舱技术研究 | 第93-119页 |
5.1 光电瞄准吊舱的总体设计技术 | 第93-96页 |
5.2 光电瞄准吊舱分系统设计 | 第96-116页 |
5.2.1 光电瞄准吊舱的基本组成和技术指标 | 第96-100页 |
5.2.2 光机子系统 | 第100-108页 |
5.2.3 激光子系统 | 第108-113页 |
5.2.4 宏微二级控制的稳定平台控制技术 | 第113-116页 |
5.3 设计结果 | 第116-117页 |
5.4 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19-120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