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3PO4、Au/Li3PO4制备及Li3PO4催化环氧丙烷异构化机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烯丙醇合成工艺 | 第11-12页 |
1.3 环氧丙烷异构化简介 | 第12-14页 |
1.3.1 异构化 | 第12-13页 |
1.3.2 环氧丙烷异构化催化剂 | 第13-14页 |
1.3.3 环氧丙烷异构化机理 | 第14页 |
1.4 金催化剂简述 | 第14-16页 |
1.5 密度泛函在研究分子吸附及催化机理上的应用 | 第16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6-18页 |
2 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 第18-24页 |
2.1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8-19页 |
2.1.1 Thomas-Fermi模型 | 第18-19页 |
2.1.2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19页 |
2.1.3 Kohn-Sham方程 | 第19页 |
2.2 交换关联泛函 | 第19-20页 |
2.2.1 局域密度近似(LDA) | 第20页 |
2.2.2 广义梯度近似(GGA) | 第20页 |
2.3 周期性超胞模型及赝势方法 | 第20-21页 |
2.3.1 周期性超胞模型 | 第20-21页 |
2.3.2 平面波赝势方法 | 第21页 |
2.4 过渡态理论 | 第21-22页 |
2.5 计算软件和分析方法介绍 | 第22-24页 |
2.5.1 CASTEP | 第22-23页 |
2.5.2 DMol~3 | 第23页 |
2.5.3 计算结果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3 Li_3PO_4催化环氧丙烷异构化研究 | 第24-43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24-31页 |
3.2.1 本章实验所需化学试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3.2.2 Li_3PO_4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页 |
3.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27页 |
3.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3.3 密度泛函计算 | 第31-41页 |
3.3.1 计算方法与模型建立 | 第31-32页 |
3.3.2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环氧丙烷异构化过渡态研究 | 第43-49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计算方法与计算模型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Au/Li_3PO_4催化环氧丙烷异构化研究 | 第49-59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49-50页 |
5.2.1 本章实验所需的主要化学试剂及仪器 | 第49页 |
5.2.2 Au负载磷酸锂的制备 | 第49-50页 |
5.2.3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5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5.3.1 催化剂性能表征 | 第50-54页 |
5.3.2 Au/Li_3PO_4催化剂性能研究 | 第54-55页 |
5.3.4 Au改性Li_3PO_4的理论研究 | 第55-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6 总结 | 第59-6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6.2 创新点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