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溶剂热法制备全色荧光碳点和1T相二硫化钼及相关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6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碳点的概述第16-33页
        1.2.1 碳点的定义第16-17页
        1.2.2 碳点的性质和特点第17-21页
        1.2.3 碳点的合成方法第21-29页
        1.2.4 碳点的应用第29-33页
    1.3 MoS_2的概述第33-43页
        1.3.1 MoS_2的简介第33-34页
        1.3.2 MoS_2的结构特点第34-35页
        1.3.3 1T相MoS_2的合成方法第35-40页
        1.3.4 1T相MoS_2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第40-43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43-46页
        1.4.1 研究背景和课题意义第43-44页
        1.4.2 研究内容和总体思路第44-46页
第二章 橙色荧光的油溶性碳点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第46-64页
    2.1 引言第46-47页
    2.2 实验部分第47-50页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7-49页
        2.2.2 实验操作步骤第49-5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0-62页
        2.3.1 具有橙色荧光的o-CQDs的形貌表征第50-51页
        2.3.2 具有橙色荧光的o-CQDs的结构表征第51-54页
        2.3.3 具有橙色荧光的o-CQDs的光学性质表征第54-57页
        2.3.4 长波长荧光产生的机理第57页
        2.3.5 o-CQDs的溶剂效应第57-60页
        2.3.6 o-CQDs的应用研究第60-62页
    2.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三章 利用溶剂工程调控油溶性碳点的结构及荧光特性第64-95页
    3.1 引言第64-65页
    3.2 实验部分第65-74页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65-67页
        3.2.2 实验操作步骤第67-7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4-93页
        3.3.1 溶剂热法制备全色荧光碳量子点第74-75页
        3.3.2 全色荧光碳量子点的形貌表征第75-77页
        3.3.3 全色荧光碳量子点的结构表征第77-83页
        3.3.4 全色荧光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质表征第83-87页
        3.3.5 溶剂工程调控碳量子点荧光波长的机理研究第87-88页
        3.3.6 红色荧光碳量子的生物应用第88-93页
    3.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四章 控制溶剂热反应过程提高碳点的石墨化程度第95-108页
    4.1 引言第95-96页
    4.2 实验部分第96-99页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96-97页
        4.2.2 实验操作步骤第97-9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9-106页
        4.3.1 油溶性石墨烯量子点的形貌表征第99-100页
        4.3.2 油溶性石墨烯量子点的结构表征第100-103页
        4.3.3 油溶性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学性质表征第103-104页
        4.3.4 油溶性石墨烯量子点的应用研究第104-106页
    4.4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五章 溶剂热法制备金属相的1T-MoS_2第108-135页
    5.1 引言第108-110页
    5.2 实验部分第110-114页
        5.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110-111页
        5.2.2 实验操作步骤第111-114页
    5.3 结构与形貌分析第114-122页
        5.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114-115页
        5.3.2 拉曼光谱分析(Raman)第115-116页
        5.3.3 X射线能谱分析(XPS)第116-118页
        5.3.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118页
        5.3.5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第118-121页
        5.3.6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第121-122页
    5.4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122-133页
        5.4.1 循环伏安测试(CV)第122-124页
        5.4.2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124-128页
        5.4.3 交流阻抗测试第128-130页
        5.4.4 机理分析第130-133页
    5.5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39页
    6.1 全文总结第135-137页
    6.2 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37页
    6.3 研究与展望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和所获奖项第163-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用户新奇度的个性化推荐技术
下一篇:RGB-D数据的高质量深度信息获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