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1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 | 第10页 |
1.1.2 当前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缺失 | 第10页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2.2 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2 研究创新 | 第14页 |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规划 | 第16-21页 |
2.1 相关概念的解析 | 第16-17页 |
2.1.1 民族文化 | 第16页 |
2.1.2 满族传统文化 | 第16-17页 |
2.1.3 乡村旅游规划 | 第17页 |
2.2 乡村旅游规划应用的现状研究 | 第17-19页 |
2.2.1 不同时期乡村旅游规划的发展情况 | 第17-18页 |
2.2.2 不同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情况 | 第18-19页 |
2.2.3 不同地域文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情况 | 第19页 |
2.3 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 第19-21页 |
2.3.1 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意义 | 第19-20页 |
2.3.2 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中面临的问题 | 第20页 |
2.3.3 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保护与传承 | 第20-21页 |
第3章 满族文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表达 | 第21-33页 |
3.1 研究选取的满族文化 | 第21-22页 |
3.1.1 满族精神文化 | 第21页 |
3.1.2 满族物质文化 | 第21-22页 |
3.2 满族文化在功能分区中的表达 | 第22-24页 |
3.2.1 满族生活居住空间 | 第22页 |
3.2.2 满族商业空间 | 第22-23页 |
3.2.3 满族文化娱乐空间 | 第23页 |
3.2.4 满族农业景观空间 | 第23-24页 |
3.3 满族文化在乡村公共空间中的表达 | 第24-27页 |
3.3.1 村道路节点空间 | 第24-25页 |
3.3.2 村水系与滨水空间 | 第25-26页 |
3.3.3 村中心公共空间 | 第26页 |
3.3.4 村口空间 | 第26-27页 |
3.4 满族文化在乡村道路空间中的表达 | 第27-29页 |
3.4.1 村级干道空间 | 第28页 |
3.4.2 村内干道空间 | 第28-29页 |
3.4.3 村内支路空间 | 第29页 |
3.5 满族文化在乡村建筑中的表达 | 第29-32页 |
3.5.1 建筑布局的满族文化表达 | 第29-30页 |
3.5.2 建筑外墙的满族文化表达 | 第30-31页 |
3.5.3 建筑材料的满族文化表达 | 第31-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满族文化介入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 | 第33-37页 |
4.1 文化保护与创新原则 | 第33-34页 |
4.1.1 文化的保护——打造适合满族文化生长的土壤 | 第33页 |
4.1.2 文化的创新——展现满族文化的深度与维度 | 第33-34页 |
4.2 地域性原则 | 第34-35页 |
4.2.1 满族文化的地域性差异 | 第34页 |
4.2.2 地域文化的提取借鉴 | 第34-35页 |
4.3 因地制宜原则 | 第35页 |
4.3.1 满族文化的因地制宜 | 第35页 |
4.3.2 区位环境的因地制宜 | 第35页 |
4.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5-36页 |
4.4.1 生态可持续 | 第36页 |
4.4.2 经济可持续 | 第36页 |
4.4.3 文化可持续 | 第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石城子满族村规划 | 第37-59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37页 |
5.2 石城子村的满族文化调研分析 | 第37-41页 |
5.2.1 石城子村的满族人口 | 第37-38页 |
5.2.2 石城子村的满族建筑 | 第38-40页 |
5.2.3 石城子村的满族饮食 | 第40-41页 |
5.2.4 石城子村的满族艺术 | 第41页 |
5.3 石城子村-何杖子自然村现状 | 第41-49页 |
5.3.1 区位与人口 | 第41-44页 |
5.3.2 土地与产业 | 第44-45页 |
5.3.3 道路与交通 | 第45-46页 |
5.3.4 景观与建筑 | 第46-49页 |
5.4 石城子村-何杖子村总体规划 | 第49-58页 |
5.4.1 主题阐述 | 第49页 |
5.4.2 功能分区 | 第49-51页 |
5.4.3 道路空间 | 第51-52页 |
5.4.4 公共空间 | 第52-53页 |
5.4.5 院落建筑 | 第53-56页 |
5.4.6 服务设施 | 第56-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硕士研究生作品集 | 第64-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