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各类型图书馆论文--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论文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研究--以“双一流”高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综述第12-17页
        1.3.1 国外研究第12-15页
        1.3.2 国内研究第15-17页
        1.3.3 研究述评第17页
    1.4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6 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概述第20-26页
    2.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的意义第20-21页
    2.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第21-23页
        2.2.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第21-22页
        2.2.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现状第22-23页
    2.3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第23-26页
        2.3.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的内涵第23-24页
        2.3.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的方法第24-26页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体系构建第26-48页
    3.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和思路第26-27页
        3.1.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第26-27页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第27页
    3.2 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7-34页
        3.2.1 初始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第28-30页
        3.2.2 初始评价指标的来源参考第30-33页
        3.2.3 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3-34页
    3.3 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第34-37页
        3.3.1 隶属度函数介绍第34-35页
        3.3.2 基于隶属度的指标筛选第35-37页
        3.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第37页
    3.4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第37-48页
        3.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38页
        3.4.2 构建比较判断矩阵第38-40页
        3.4.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第40-43页
        3.4.4 权重计算结果第43-48页
第4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第48-74页
    4.1 评价对象的选取第48-50页
        4.1.1 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第48页
        4.1.2 评价对象的普查筛选第48-50页
    4.2 评价数据的获取第50-59页
        4.2.1 数据获取说明第50-52页
        4.2.2 数据获取结果第52-58页
        4.2.3 数据处理方法第58-59页
    4.3 评价结果及分析第59-74页
        4.3.1 评价结果第59-63页
        4.3.2 宏观分析第63-65页
        4.3.3 微观分析第65-74页
第5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优化对策第74-83页
    5.1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存在的问题第74-76页
        5.1.1 平台界面接触感不佳第74-75页
        5.1.2 平台功能体验感不强第75页
        5.1.3 服务内容吸引力不高第75-76页
        5.1.4 服务效果传播力不广第76页
    5.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提升的策略第76-83页
        5.2.1 精益求精,优化平台界面第76-78页
        5.2.2 去伪存真,强化平台功能第78-79页
        5.2.3 质量兼顾,深化服务内容第79-81页
        5.2.4 助力互推,外化服务效果第81-83页
第6章 结语第83-85页
    6.1 总结第83页
    6.2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录A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指标初选调查问卷第89-91页
附录B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调查问卷第91-94页
附录C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变换第94-99页
附录D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指标得分第99-10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竞合视野中的民国图书馆学演变研究
下一篇:基于本体的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