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莼的学术思想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页 |
1.2 杨东莼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选题意义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2章 杨东莼生平及求学之路 | 第13-20页 |
2.1 生平求学背景 | 第13-15页 |
2.2 三年留日经历 | 第15-16页 |
2.3 投身救亡教育 | 第16-18页 |
2.4 供职高校及统战工作 | 第18-20页 |
第3章 杨东莼哲学翻译之路 | 第20-24页 |
3.1 哲学思想 | 第20-21页 |
3.2 翻译理念 | 第21-22页 |
3.3 译著成就 | 第22-24页 |
第4章 杨东莼史学之路 | 第24-33页 |
4.1 史学思想 | 第24-26页 |
4.1.1 唯物史观 | 第24-25页 |
4.1.2 历史相因整体观 | 第25-26页 |
4.1.3 人本现实感 | 第26页 |
4.2 治史理念 | 第26-30页 |
4.2.1 科学理性客观 | 第27-29页 |
4.2.2 经世致用 | 第29-30页 |
4.3 史学成就 | 第30-33页 |
4.3.1 《开明新编高级本国史》 | 第30页 |
4.3.2 《中国学术史讲话》 | 第30-31页 |
4.3.3 《本国文化史大纲》 | 第31-33页 |
第5章 杨东莼教育之路 | 第33-44页 |
5.1 教育实践活动 | 第33-38页 |
5.1.1 筹办广西师范专科学校 | 第33-34页 |
5.1.2 创办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 | 第34-36页 |
5.1.3 掌印广西大学 | 第36-37页 |
5.1.4 首任华中师范学院院长 | 第37-38页 |
5.2 教育思想 | 第38-44页 |
5.2.1 国难教育 | 第39-41页 |
5.2.2 高等教育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