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成熟时期早迟分论文

江西稻田土壤钾素含量的基本概况及双季晚稻施钾效应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7页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6页
        2.1 土壤中的钾素第9-11页
            2.1.1 土壤钾素形态第10页
            2.1.2 土壤不同形态钾之间的相互转化第10-11页
            2.1.3 土壤钾素的有效性第11页
        2.2 钾营养的生理功能及水稻施钾效应第11-14页
            2.2.1 钾在细胞中的生理功能第11页
            2.2.2 施钾对水稻细胞结构的影响第11-12页
            2.2.3 施钾对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第12页
            2.2.4 施钾对水稻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第12页
            2.2.5 施钾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第12-13页
            2.2.6 施钾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第13页
            2.2.7 钾肥施用量及施用比例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第13-14页
        2.3 钾营养特征第14-15页
            2.3.1 水稻根系吸收钾营养的机制第14页
            2.3.2 水稻钾素吸收特性第14-15页
        2.4 全国及江西稻田土壤钾素状况分析第15-16页
            2.4.1 全国土壤钾素含量状况第15页
            2.4.2 江西耕地概况及土壤钾素含量状况第15-16页
    3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江西稻田土壤钾素含量的基本概况分析第17-23页
    1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17页
        1.1 土样的采集与分析第17页
        1.2 土壤全钾和速效钾数据分析第17页
        1.3 土壤钾素含量分级第1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7-23页
        2.1 1985年江西省稻田土壤钾素含量的基本概况第17-18页
        2.2 2015年江西省稻田土壤钾素含量的基本概况第18-23页
第三章 江西双季晚稻施钾效应研究第23-38页
    1 试验地点与材料第23页
    2 试验设计第23-24页
        2.1 不同钾肥施用量试验设计第23页
        2.2 不同钾肥施用比例试验设计第23-24页
    3 项目测定与分析方法第24-25页
        3.1 土壤养分测定方法第24页
        3.2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测定第24页
        3.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测定第24页
        3.4 水稻氮钾含量及氮钾积累量第24页
        3.5 数据整理与分析工具第24-2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5-38页
        4.1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质量的影响第25-32页
            4.1.1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5-26页
            4.1.2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钾肥生理利用率的影响第26-27页
            4.1.3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27-28页
            4.1.4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干物质含量的影响第28-29页
            4.1.5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氮、钾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第29-32页
        4.2 不同钾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产质量的影响第32-38页
            4.2.1 不同钾肥施用比例条件下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情况第32-33页
            4.2.2 不同钾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不同时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33-34页
            4.2.3 不同钾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4-35页
            4.2.4 不同钾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不同组织氮素含量的影响第35-36页
            4.2.5 不同钾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不同组织钾素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4.2.6 不同钾肥施用比例对水稻氮素和钾素积累的影响第37-38页
第四章 小结第38-40页
    4.1 江西稻田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对比分析第38页
    4.2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双季晚稻的推荐钾肥施用量.第38-39页
    4.3 钾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双季晚稻的推荐钾肥施用比例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籼型不育系007A的选育及特征特性与配合力分析
下一篇:羊草—丛枝菌根共生体对盐、旱逆境交叉胁迫的生理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