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大宛齐浅层地层水电阻率变化规律与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项目来源、选题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6页
        1.2.1 测井解释模型和响应方程的研究现状第8-12页
        1.2.2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3 大宛齐油田地层水电阻率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第17-18页
        1.4.1 技术路线第17页
        1.4.2 关键技术第17-18页
    1.5 完成的工作量第18-20页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与勘探现状第20-24页
    2.1 构造特征第20-21页
        2.1.1 断裂特征第20-21页
        2.1.2 构造平面特征第21页
    2.2 储集层特征第21-22页
        2.2.1 地层概况第21-22页
        2.2.2 岩石学特征第22页
        2.2.3 空间展布特征第22页
        2.2.4 物性特征第22页
    2.3 油气藏简述第22-23页
        2.3.1 油气藏类型第22页
        2.3.2 流体性质第22-23页
        2.3.3 油气水界面第23页
    2.4 勘探开发现状第23-24页
第3章 大宛齐地层水电阻率分布规律第24-34页
    3.1 大宛齐地层水电阻率研究基础第24-25页
    3.2 大宛齐地层水电阻率纵向分布规律第25-34页
第4章 基于W-S模型的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第34-47页
    4.1 大宛齐地区浅层泥岩W-S模型适用性分析第34-36页
    4.2 W-S模型的构建及计算流程第36-43页
        4.2.1 W-S模型的基本原理第36-39页
        4.2.2 W-S模型计算流程第39-43页
    4.3 浅层泥岩W-S模型应用效果检验第43-47页
第5章 测井响应特征及流体性质识别图版重建第47-62页
    5.1 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第47-51页
    5.2 新流体性质识别图版建立的理论依据第51-52页
    5.3 新流体性质识别图版的建立第52-54页
    5.4 新流体性质识别图版的应用效果检验第54-62页
第6章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海西湖凹陷A构造平湖组—花港组地震储层预测
下一篇:柴北缘仙东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