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 mRNA概述 | 第17-21页 |
1.2.1 RNA和内含子 | 第17-19页 |
1.2.2 pre-mRNA剪接机制 | 第19-20页 |
1.2.3 pre-mRNA剪接与疾病 | 第20-21页 |
1.3 mRNA表达水平的传统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1.4 分子成像研究的进展 | 第23-25页 |
1.4.1 分子成像 | 第23-24页 |
1.4.2 光学成像与荧光素酶 | 第24-25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1.5.2 论文结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目的报告基因的构建及检测 | 第27-4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2.1.1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27-2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1.3 试剂配置 | 第29页 |
2.2 实验步骤和检测方法 | 第29-38页 |
2.2.1 实验步骤 | 第29-35页 |
2.2.2 检测方法 | 第35-3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8-44页 |
2.3.1 报告基因的构建 | 第38-43页 |
2.3.2 双色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 | 第43-44页 |
2.3.3 RT-PCR检测 | 第44页 |
2.4 本章小结及讨论 | 第44-47页 |
2.4.1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2.4.2 讨论 | 第45-47页 |
第三章 报告基因在细胞水平上的检测及载体成像 | 第47-6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7-49页 |
3.1.1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47-48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3.1.3 异银杏双黄酮 | 第49页 |
3.2 实验步骤和方法 | 第49-55页 |
3.2.1 实验步骤 | 第49-53页 |
3.2.2 肿瘤小鼠模型 | 第53页 |
3.2.3 检测方法 | 第53-5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5-63页 |
3.3.1 生物发光强度与细胞数目之间的相关性 | 第55-56页 |
3.3.2 测量剪接活性呈剂量依赖性 | 第56-58页 |
3.3.3 体外实时监测pre-mRNA剪接活性的变化 | 第58-60页 |
3.3.4 ISO抑制细胞增殖和pre-mRNA剪接是可逆的 | 第60-62页 |
3.3.5 活体成像 | 第62-63页 |
3.3.6 RT-PCR检测 | 第63页 |
3.4 本章小结及讨论 | 第63-65页 |
3.4.1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3.4.2 讨论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剪接相关药物的筛选及初步检测 | 第65-7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4.1.1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65-66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66页 |
4.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66-67页 |
4.2.1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实验 | 第66-67页 |
4.2.2 细胞活性检测实验 | 第67页 |
4.2.3 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实验 | 第6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7-71页 |
4.3.1 药物筛选 | 第67-68页 |
4.3.2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68-69页 |
4.3.3 细胞活性检测 | 第69-70页 |
4.3.4 细胞凋亡检测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及讨论 | 第71-73页 |
4.4.1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4.4.2 讨论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3-75页 |
5.1 总结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