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2.3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 第17-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21-26页 |
2.1 旅游产业扶贫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2.1.1 旅游产业扶贫的概念 | 第21页 |
2.1.2 旅游产业扶贫的功能 | 第21-22页 |
2.1.3 旅游产业扶贫的条件 | 第22-23页 |
2.2 旅游产业扶贫效应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增长极理论 | 第24页 |
2.2.3 社区参与理论 | 第24页 |
2.3 扶贫效果评价的理论框架 | 第24-26页 |
3 榆中县农村贫困现状与旅游产业扶贫 | 第26-35页 |
3.1 榆中县农村贫困现状与扶贫工作思路的演进 | 第26-29页 |
3.1.1 榆中县农村贫困现状 | 第26页 |
3.1.2 榆中县扶贫工作的历史回顾 | 第26-28页 |
3.1.3 精准扶贫背景下榆中县扶贫工作的新思路 | 第28-29页 |
3.2 榆中县当前农村扶贫工作主要措施的比较 | 第29-32页 |
3.2.1 教育扶贫 | 第29-30页 |
3.2.2 项目扶贫 | 第30页 |
3.2.3 科技扶贫 | 第30-31页 |
3.2.4 产业扶贫 | 第31-32页 |
3.3 榆中县旅游产业及其带动农村扶贫的途径 | 第32-35页 |
3.3.1 榆中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力 | 第32页 |
3.3.2 榆中县旅游产业带动农村扶贫的途径 | 第32-35页 |
4 榆中县旅游产业扶贫问题调查分析 | 第35-54页 |
4.1 榆中县旅游产业扶贫绩效调查 | 第35-40页 |
4.1.1 调查目的、问卷编制 | 第35页 |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 | 第35-37页 |
4.1.3 调查结果初步分析 | 第37-40页 |
4.2 榆中县旅游产业扶贫的成效 | 第40-46页 |
4.2.1 促进了经济发展 | 第40-41页 |
4.2.2 带动了农民就业 | 第41-43页 |
4.2.3 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 | 第43-44页 |
4.2.4 推动了农村文明和社会发展 | 第44-45页 |
4.2.5 加快了农村旅游设施的完善 | 第45-46页 |
4.3 榆中县旅游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51页 |
4.3.1 旅游产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低于周边地区 | 第46-47页 |
4.3.2 农民参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就业结构有待优化 | 第47-48页 |
4.3.3 农民从事旅游的收入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48-49页 |
4.3.4 旅游乱象阻碍农村文明发展 | 第49-50页 |
4.3.5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与周边存在差距 | 第50-51页 |
4.4 制约榆中县旅游产业扶贫中存在问题的因素 | 第51-54页 |
4.4.1 参与主体限制因素 | 第51页 |
4.4.2 旅游资源开发制约因素 | 第51-52页 |
4.4.3 旅游产业扶贫管理制约因素 | 第52-54页 |
5 榆中县旅游产业扶贫对策研究 | 第54-58页 |
5.1 建立多元化的主体参与模式 | 第54页 |
5.1.1 更新观念以解放贫困人口思想 | 第54页 |
5.1.2 强化培训以提升贫困人口技能 | 第54页 |
5.2 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 第54-56页 |
5.2.1 科学规划旅游产业发展 | 第54-55页 |
5.2.2 注重对旅游产业外部资源的整合 | 第55页 |
5.2.3 开发特色文化产品 | 第55-56页 |
5.3 完善旅游产业扶贫管理机制 | 第56-58页 |
5.3.1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56页 |
5.3.2 通过多种路径解决扶贫资金问题 | 第56-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件 | 第61-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